我们对一个国家、民族和当地人的概括很容易标签化,或者以偏概全,待到踏上该地,和当地人说过几句,才觉得过去的自己真是贻笑大方。也好,就说明目光心意和脚步抵达还是不一样的。就像,等到了北欧,你才会发现所谓的“性冷淡”根本不对。
在丹麦读了一路的小书
在丹麦的那几天温度达到整趟旅途中最低,我在国家艺术馆买了本治愈小书“HYGGE”,国内已经有中文版,但在当下看更有代入感。
这是一个丹麦人人知道的词语,关于幸福的生活。你可以说,过一个hygge的晚上、一个hygge的周末;你还可以和别人hygge的聊天,甚至坐在一个hygge的角落。遇见一个hygge的女孩,把玩一个hygge的花瓶,欣赏hygge的仲夏夜。但Hygge到底是什么?
我先问了酒店工作人员。
我住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拉丁区,酒店SP34是Sankt Peders Str?de 34的缩写,俨然已经成为该区的标志。
丹麦建筑设计师Morten Hedegaard摒弃了原先如万花筒般繁复的装修风格,代之以简练和含蓄。前台、酒吧、咖啡啡厅组合的开放式休息区,图书阅览室、隔壁的Moritz酒吧和Din Nye Ven咖啡厅,齐全的功能区将我们在哥本哈根的日子填满。
大雪纷飞的日子,躲在楼下咖啡馆看书。咖啡师已经看到了书的封皮,笑笑,看似并不难打交道,我就顺势“随机采访”:你们怎么定义Hygge呢?
“很难找到一个和它意思完全贴切的词,cozy(温馨、舒适)吧,但Hygge远远不止是cozy。”他说。
他说了一个Hygge的“道具”:Light,无论电灯还是蜡烛。就拿酒店里发光的物体来说,定时闪亮的霓虹灯台灯,明黄色的曲线酒店店招,瑞典公司RUBN定制的顶灯,从屋外走过,都会感到温暖。
有光,大概是我在零下十几度的北欧街道乱窜时不会觉得孤单的原因吧?
不论是透过玻璃窗掷地的阳光,还是藤球灯里泄出的魅惑的光束,或是蜡烛烘着烘着的暖光。商场里肯定会用蜡烛和灯饰烘托冬日,路过一趟就会很暖。
街道上总有灯火照暖严寒中的城市
酒店工作人员说,丹麦人看似冷漠,实际热衷于制造亲密气氛。相比在咖啡馆、酒吧等公共社交场所,他们更喜欢将朋友约在家里。在家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安全感,交流时可以卸下装备。披着羊绒毯,围坐在一起吃着热土豆,做热红酒共度美好时光。
有了这个逻辑,也就明白此地盛产杂货店的逻辑,随意拐进任何一间街边的小杂货铺都会看见当地人的手工制品。甚至说,大部分的丹麦人的家看上去都是家居杂志页面。
第二天我就去了酒店不远处的著名杂货店,对于外地人来说是打卡店,对于当地人来说则是生活场所。
Hay和Illums Bolighus都很好逛,得花上大半天,还不算逛累了得歇一歇的时间,同行开摄影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纷纷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鹅黄、橄榄绿、灰粉......4层楼的HAY更像是一个看似随意却又有条不紊摆置的温暖公寓。除家具外,纸制品、餐具到织品、小件家具、毛毯这些书里提到过的小确信道具这里必须有。如果非要类比,就是比宜家更带私人感情,少了点工业化。
Hay有一扇标志性的窗,三个字母贴在上面,望出去就是哥本哈根最热闹的Amagertorv街,与丹麦国宝级银器品牌Georg Jensen、瓷器品牌Royal Copenhagen一起围着喷泉。
Hay的窗外就是哥本哈根最热闹的街
Illums Bolighus年纪则要大上一轮。全白外墙,暗金色招牌挂正中间,保持北欧一贯的简洁(这也被认为性冷淡?),售卖的用品涵盖家具、灯饰、陶瓷、银器、家纺和厨房用品等。
这两个地方,都给了我不少灵感。我边逛边不停盘算,家里可以这样,办公室可以那样,这让前几天因为冻着而不愿意启动的脑袋又活跃了起来。而这两个大型生活家居杂货店(尤其是Hay)似乎还有一个妙用,它能安放心情低落无处可去的人,哪怕躲在角落哭一场也很放松。
再反过头去看“HYGEE”,还有一层意思,丹麦人擅于营造一种让人放下盔甲的场。也许,正因为北欧的冰天雪地造就了当地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小书店Cinnober,店名来自水星上的矿物成分
如果你和我一样,去景点圆塔打了卡(除了三楼那个书店,其他都很冷啊,尤其是登上天台俯瞰全城),那么一定要去旁边的Cinnober光顾一下。这家暖而小的地下书店,是由Ulla Welinder和Morten Voigt夫妻俩创立,一位美术设计工作者,一位则是插图画家。
Cinnober字面意思是一种明亮、橘红色的水星硫化物矿物成分,也是水星唯一重要的矿物组成。从远古时代起,由于自身的独特颜色而被广泛应用于喷刷漆器和寺庙的柱子。能取这样一个水星上的名字,两个主创也许都来自遥远明亮的那颗星星吧。
在玻璃窗前,望见路过书店的行人,不论是金发碧眼还是碧发金眼,呵着气、叉着手的冬天样子都很可爱。当然,这些收藏着书籍和稀奇小物的方块格子更是可爱,是不同于寒冷的温暖的可爱。
两位主人时常周游世界,从各个地方搜罗好用的文具与特别的装饰品。在他们的眼里,书籍、纸张、设计和艺术一直是精神动力和趣味的源泉。虽然许多人已不再是上学的年纪,但是对于文具的痴迷的确是一如既往的啊。喜欢就是喜欢,有用没用都是次要了。
Coffee Collective是哥本哈根的星巴克
在哥本哈根的三天,我每天光顾一家咖啡店Coffee Collective。初遇在Torvehallerne市集,座无虚席。后又步行去了街角小店,第三家在九百米外,长条形厂房,餐厅模式。?
“咖啡怎么样?”小哥问我。
“我的美式太酸了,手冲还算柔和”,我实话实说。
“噢,那是自然的味道,我们充分萃取咖啡......”
我突然想到作家迈克尔·布斯说的,“萍水相逢的丹麦人给我的感觉很像德国人,只是家具更好一点”。所以啊,说什么北欧人民冷淡、寡言都不是真的,他们愿意社交,愿意提供温暖,这也是Hygge的背景。
从酒店的楼梯眺望庭院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