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新城区会议中心大礼堂,大型原创徐州梆子现代戏《人民·母亲》的尾声,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外音: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剧中母亲的扮演者,江苏省梆子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梅花奖得主燕凌说:“演了一辈子戏,从来没见过那天剧终时,全场先是鸦雀无声,然后是自发的掌声,经久不息。”
由全市领导干部参加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景党课与地方戏剧融合,用身边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观众马江安激动地说,剧中的母亲舍小家为大家,明事理有担当,革命的胜利就是靠这样的人民勇于牺牲换来的,这种形式的党课让我深受教育。
选题:淮塔下邂逅“人民母亲”
《人民·母亲》讲述淮海战役中一个母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淮海母亲范大娘李秋荣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在战场中先后牺牲,母亲在参加支前工作中,获知早年被抓壮丁的二儿子在国民党军队,遂冒死到前线劝降。全剧通过范大娘送子参军、敌营劝子等场景,刻画了一位伟大女性的家国情怀,揭示了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深邃内涵。
说起与“母亲”的邂逅,该剧艺术总监、总导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原中国剧院主任毕启亮说:“2017年秋天,我应江苏省梆子剧院邀请来徐为一部戏作指导,在燕院长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人民支前厅看到一面‘人民的母亲’的旗帜,得知在淮海战役期间,山东日照范大娘的三个儿子相继牺牲在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她仍坚持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支前工作,受到当地政府的嘉奖。”
“英雄母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毕导说,“淮海战役是发生在徐州的重要历史,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打造红色文艺精品是徐州独有的资源。燕凌作为梅花奖得主,她的形象、艺术造诣、演唱风格,非常符合人民母亲这个角色。徐州具有红色文化基因,又有好的题材、好的演员,《人民·母亲》的动议经过研究讨论很快确定下来。”
采风:八方支持10月打磨
从确定选题到采风,创作团队前后用了10个月才开始排练。燕凌说,在她的艺术生涯里,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长的采风和磨合,无论是编剧、音乐、舞美、服装,还是演员,大家都怀着对英雄的敬畏、对角色的敬畏,奔着塑造精品去的。
淮海战役英雄母亲的事迹,打动了诸多国家级的艺术名家。除了总导演毕启亮,编剧姚金成也是首次与徐州合作的业界大腕,他创作的豫剧《焦裕禄》曾获国家文华大奖。在接到《人民·母亲》编剧邀请时,70多岁的姚金成停掉手上另两部戏剧的创作,激动地说:“我写过这么多戏,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要全身心地挑战自己。”
明星荟萃,《人民·母亲》汇聚了国家一级作曲董瑞华和孟宪同做音乐和唱腔设计,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程宝山等做军事顾问。怀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主创人员多次到沂蒙革命纪念馆等老区采风,从淮塔管理局等单位获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一句句斟酌唱词。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惠静亲自到工厂监制服装的用料、染色及补丁的缝制。舞美设计李绽、化妆造型王文晶、灯光设计罗雷都在以工匠精神为整部剧增光添彩。
“在我们采风期间,习总书记视察徐州,在淮塔前作了重要指示,让大家非常的振奋,更加认识到肩上的责任。”燕凌说。
排练:心怀敬畏深入角色
今年9月,带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的重要指示和弘扬淮海英烈精神的使命,《人民·母亲》剧组排练正式开启。燕凌说:“淮海战役打了65天,我们也要用65天的排练,打一场大战,为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献礼。”
来自北京的执行导演齐宁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排练手法,光坐台对词就用了一个星期。此时的剧本,已修改到第8稿,在排练中又修改了3稿,其间凝聚了剧组人的心血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燕凌说:“这种新的排练形式,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它可以帮助演员走进角色,理解人物。每天对词,人人都泪流满面,我那几天眼睛肿得快睁不开了。”
唱到“做爹娘要懂得识大体”时,燕凌颇有感慨:“天下母亲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打仗,但深明大义的范大娘却说,要不是共产党来,咱能过上好日子么?《人民·母亲》对英雄的塑造不是程式化的拔高,而是写出了普通老百姓最朴素真实的情感,非常的走心。”
“这部戏题材的史诗性超过了我们过去任何一部,剧里邀请了马可艺术团加盟合唱,应用了大量合唱、哼腔烘托气氛;乐队方面加入了许多西洋乐,音乐苍劲有力,富有革命号召力。”
演出:接续奋斗再写辉煌
“尽管极度疲惫,只要不倒下,就要把最光鲜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这是演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能力。”戏份最重的燕凌说:“公演之后,我的整个口腔都是干的,唾沫都咽不下去,但看到观众的反响,非常欣慰。一出戏的成功,靠的是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共同付出。”
大家如何评价这部剧?
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新科:
刚刚出版首部淮海战役题材长篇小说《鏖战》的张新科说:
“整场大戏典型人物和情节设计精巧,主要演员唱腔优美,舞台设计逼真洗练,演出效果令人震撼。我个人与淮海战役颇有渊源,母亲参与了淮海战役支前工作,从小听着她的故事长大,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场胜利的关键在于坚如磐石的军民关系,关键在于‘为民靠民’的思想真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民永远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永远是最伟大的母亲。”
淮塔管理局局长蒋越锋:
“社会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党的光辉历史和形象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有文艺精品来传颂。《人民·母亲》正是这样的优秀文艺作品。”
总导演毕启亮:
《人民·母亲》创造了多个徐州“第一”:
“第一次用地方戏剧反映重大军事题材;
第一次利用多媒体大型投影使演出融到战争场面;
第一次以现代人欣赏习惯作为唱腔设计追求;
第一次获得国家级的剧本孵化基金和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的申报答辩。”
稍事休整后的江苏梆子剧院演员们还将准备明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日的演出、进京向国庆70周年献礼演出等,并借此部戏助力徐州“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申报,努力打造徐州的城市形象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