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记忆篇·许中杰:他用镜头记录小镇故事

2018年12月29日 10:58:4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回眸改革开放四十年,老照片无疑是最佳载体之一。许中杰是土生土长的常州牛塘镇人,三十年里,他坚持拍摄家乡的一草一木,记录下了小镇许多个“第一次”、留下了无数牛塘人家生活变迁的经典瞬间。

  许中杰今年63岁,与摄影的渊源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常州牛塘镇的乡镇企业突飞猛进,许中杰成了牛塘镇的第一批通讯员。他花了67块钱,买了第一只照相机,自学摄影。

  “当时像我这样拍照的话,根本不讲什么艺术的,就是纪实类的。”

  许中杰骑着一辆自行车在牛塘到处拍,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他听说三十年代曾经驻扎牛塘丫河的原侵华日军老兵森利兵卫要来牛塘丫河小学,立刻端着相机赶到了现场。

  “森利兵卫说他当时心里很害怕,他以为老百姓肯定要用砖头什么去砸他。他没想到,汽艇开到丫河的时候,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当时他的心感动得不得了,对丫河小学资助了一笔款子。”

  一路走一路拍,改革开放以来,许中杰记录了牛塘小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外国人进入我们牛塘区域的,就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的一个小分队。当时安排到常州,常州安排到了牛塘镇。改革开放之后呢,外国人可以和我们这里的企业进行合资,那外国人要来这里进行考察,我知道信息后就会赶过去拍些照片。谈判成功以后,成立了一个发利达特种光源有限公司,第一个合资企业。”

  除了这些重要的“第一次”, 许中杰的照片里,留存最多的是镇上乡邻间的生活印记。农村人造房子有“上梁”的习俗,“抛梁”用的堆花团子精美又好看,九十年代初牛塘的新娘坐上了豪华婚车,28路通车到牛塘、牛塘人终于告别拥挤的“农公车”,1993年小镇上下抗洪救灾……身边变化都成为许中杰坚持摄影记录的原动力。

  “红旗河两边的房子拆掉以后建了一个湖滨新街,我就留意去拍点照片下来,在建设的时候我也去拍一张照片。建成了以后我也拍张照片。前后对比,看看以前是多么落后,现在是多么先进。”

  从肩扛手搬到机械化作业,从居住拥挤、环境不佳到河水变清、晨练晚舞……许中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牛塘的变迁,用镜头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今年,许中杰的摄影作品被特别选登在牛塘镇公众号“牛塘桥”,让更多人知道了小镇故事。

  “我的心里感受就是:我这辈子没白活,我的爱好没有白爱好。感到很兴奋,感到很快乐,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这个好的政策,感到很自豪。”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汤琤、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