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身边每天都上演着相遇分离的戏码。大城市里,交通便捷,资讯爆棚,人潮汹涌,似乎连情感关系都如化学反应,激烈碰撞,迅速消亡。
在翩然而至的缘分与突如其来的分离中,渐渐习惯了一个人午餐,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回家,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友好相处,和孤独相伴。
我们一直告诉自己:“哼~一个人玩最开心了!”但当你独自走进餐厅,坐在四人卡座被要求强行拼桌,吃自助餐被不小心被收掉餐盘,回转寿司一圈都是出双入对的情侣,菜品种类多分量大苦于一人无法吃完,不小心被亲朋好友撞见顾左右而言他……一个大写的尴!尬!刻在脸上,想立刻刨坑把自个儿埋了。
再如何心如止水,遇上风浪难免掀起波澜,因此需要有一些店铺,为你腾出空间,重构时间。它不考虑翻台率,不用担心占用了两人或四人的空间;它用心意准备菜单,即便是少量的餐点,一样寄托了店主的妙手心意。它散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与其乐融融的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待哪天你推门而入,面带自在笑颜。
昭和伍拾肆:
小巷里的深夜食堂
南京最有气氛的日式居酒屋,店主的理想大概是效仿《深夜食堂》。无论屋外是狂风大作还是暴雨倾盆,推门而入,暖色的木质基调,贴心的服务招待,都让人渐渐安下心来,忘记了外面的俗世烦恼。
居酒屋是日本重要的文化符号,八九点钟商店全部打烊,上班族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纷纷选择在“牢骚屋”卸下武装,借酒精吐槽工作,用小食犒劳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都市里特殊的朝圣活动。
店内茶水是白桃乌龙,清甜可口。生鲜味道正,烤物肉质嫩,却不见得适合一人品尝。在这里向口味清淡的妹子推荐有机蔬菜,端上桌时,柴鱼花因高温而缓缓扭动,很有意思。再要一份小壶装的海鲜煮,先慢慢把壶内的汤喝完,再掀盖细品海鲜,不慌不忙,附庸风雅。
吉田秋一在《公园生活》里写道,出入星巴克的女子都长着同一张面孔,那走进昭和五十四的人们,大概也拥有相似气场。即便周围怪相丛生,前路一片迷茫,却能在精心烹饪的一蔬一饭中,发现简单的快乐,点亮心底的阳光。
科巷馄饨摊:
老南京的童年记忆
原本对所有网红小吃店都失去了期待,这家店则重燃了我的信心。店内的装修很有童趣,黑板上是作业,地上是跳格子,十几种调味料上贴着“小炮子”“老杆子”,很有南京特色。
菜单包括硬货的馄钝面条以及各类煎炸蒸煮细点,当然也有赤豆元宵可以作为饭后甜点。所有餐点分量都不大,套餐更是考虑到食客“每种都想尝一下”的贪心,咸点和甜食搭配均衡,不用与人分享,一人即可全部包揽。
招牌的荠菜鱼肉馄钝非常爽口,肉质顺滑,荠菜香嫩,既适合食欲不振的夏天,也符合需要温暖的冬日。美中不足也许是只有大红袍等各类茶饮,被糍粑和萝卜丝端子腻到时,真想来份冰镇汽水。
食社Eat:
无人打扰的一期一会
陶谷新村本是普通居民小区,但因毗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院,以中西合璧和文艺强调为土壤,浇灌出一茬趣味好店。我与食社相遇在2014年12月,加了一天班腹内空空,精神涣散,偶然发现这间新店,铺面而来的森系风格,一见倾心,恨不得搬了电脑每日来此办公。
店铺原来是二楼民居,设计看似简单却颇具匠心,通过保留墙体和窗子,整体空间显得既有隔断,又很舒朗。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的小房间独坐,又因适度的人声而不再寂寞,非常适合在冬日整理思绪,为新一年的开始许下愿望。
在菜品方面,食社也毫不马虎,有酒有水,有草有肉,除了老板用心提炼的经典菜单,也会根据季节推出时令新品。个人非常喜欢夏天的牛油果系列,暑气难消,食欲不振,一盘自然原味的沙拉,令人神清气爽。
老板娘很漂亮,只见她穿过黑白灰三色,利落干练,冷淡和客气都恰到好处,每次前往都会默默欣赏。当然,老板也挺逗,阳光随性,如果前一晚喝大了,第二天中午也许会关店碎觉,存在好不容易找到却扑了个空的风险。人与好店的相遇,也是需要缘分的。
巧云:
冬日暖心的江南味道
如果说学校周围的咖啡馆自带恬静的书卷气,那菜场附近的小食店,就飘散着热乎的烟火香。巧云位于鼓楼区南阴阳营,是一片高校教师的老式住宅区,既有小年轻经营的简餐速食店,又有现砧的板鸭盐水鸭,喷香的煎饼包油条,从早到晚,男女老少,一条街管饱。
巧云的馄钝是一大特色,从经典的三鲜虾仁、荠菜鲜肉到改良的青椒牛肉、金针菇鲜肉,近十种口味任君挑选。如果你不幸患有选择恐惧症,那么恭喜你,只需一份特色全家福,每样蜻蜓点水尝一口,点到即止又心满意足。
既然主打是苏州美食,那自然绕不开苏州面。素浇面、红烧小排、笋干焖肉、菌菇狮子头等浇头都不错,甜咪咪、回味好,面条略逊一筹,软趴趴的,缺乏劲道。若重口味的同学吃不惯江南味道,吧台还可自取免费咸菜佐餐。
因为人气旺,店内空间略显局促,但桌下带有放包的格挡,调味料的碗碟也设计精美,可见苏州的细巧。微寒的冬日,呼啦一碗汤面下肚,精气神全部加满。
千与千寻:
过去的事情不会忘记
一开始看到店名,内心是有小小抵触的,毕竟宫崎骏爷爷的招牌太响亮,谁都想贴上去沾亲带故。主题餐厅占了话题的便宜,但要做出心思,却需要发自内心的喜爱;随便经营,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砸了招牌,得罪粉丝。
千与千寻让我放心了,店员小妹们身着紫阳花颜色的浴衣,餐桌上放着无脸男模样的保温杯,菜单里暗藏着电影的经典对白,细节见真挚,平凡出光彩。
推荐这里的创作手卷,但如果你是保守A型血,记得召唤服务员,弄清楚“水果遇上鱼”暗藏怎样玄机。如果你是好奇宝宝,大可来一发小小冒险,坚信无论什么底料,一份“七彩美少女”下肚,讲话都会自带娇羞粉红属性。
坐上吧台,温一壶梅酒,要一份手卷,食物满足胃口,酒精舒缓神经,全身回暖,面带红晕,桌上的无脸男朝你憨憨地笑。电影里,真诚的千寻挽救了一度孤单又陷入狂暴的它。和无脸男一样,都市青年容易受伤,容易极端,但低落中的一餐美食,来自店家的几句问候,或许就能让人忆起周围的温柔,鼓起面对的勇气。内在的美好品质从不曾遗失,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
南京大牌档:
用小吃抵御大菜
选择一人食的地点,第一波出局的大概就是大型连锁中餐馆。其乐融融、觥筹交错的环境,分量大、口味重的菜品,一个人的气场驾驭不来,身在其中格格不入,如果想对自己好一些多吃几样,连服务生都会提醒你:“小姐我们分量大,您别点多了浪费。”
很多人来南京玩都知道要吃大排档,但经常点!错!菜!你没必要遵循南京特色,点整只的盐水鸭或整条江白鱼,这些都不是大排档的强项。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嗜甜的要一盅古法糖芋苗,喜辣的来份鸭血粉丝汤,撸一碗鸡汁小馄钝,炸一盘萝卜丝端子,还有酸酸甜甜的王府泡椒鸡、汁多味美的糖醋排骨、浓醇健康的乡下白肺汤……种类繁多,分量正好,选择两三样任意搭配,光是数数我已口水淌下来。
大牌档现已走出南京,在全国各大城市均有分店,但湖南路狮子桥总店的氛围,依旧值得体会一番。热情的老伯堂倌迎你入座,绑着小辫儿的服务生为你点餐,拎着号牌去明档的兜一圈,再摇头晃脑地听一曲苏州评弹。
从小到大,大排档几乎是我家的“一人食堂”,老爸独自下了夜班,老妈一人不想做饭,我中午想吃顿解馋,都会选择这里。十几年来,它始终如一,愣是被我嚼出了家的味道。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