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通讯升级史

2018年12月19日 09:44:44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家人带着孩子观展,感受扬城巨变。

  以图片展为背景拍张“全家福”。

  拍张展线上的图片收藏留念

      带爸妈去花都汇参观扬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实物展区内,看到一组老电话机,亲切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思绪亦缭绕芬芳。

  "75后"的我,打小就羡慕妈妈的工作。她是乡镇邮电所话务员,工作台上是排排坐的小孔和拖着长尾巴的插头。年幼的我总觉得小孔是通往神秘暗道的入口。那时,用户通过手摇式电话打到总机,话务员将插头与插孔准确匹配,双方才得以通话。若是长途,更似“山路十八弯”。一层一级七拐八绕,还常常联系不上。这是考验臂力和耐力的“摇把子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我来扬求学。家里安装了直通程控电话以便联系。学校的电话机是拨盘式,6位数字拨6下转6下。每到周末,我的心弦总在一次次地拨转中激动和期盼起来。乡愁变成一部小小的电话机,我在这头,妈妈在那头。彼时,移动电话渐入公众视线,可售价高达两三万元的砖头“大哥大”如夜空中的星星,吃瓜群众的我们拿梯子亦够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第一代手机是少数人的“独乐乐”。

  工作后,男友送我一只BP机。晚饭后的“嘀嘀嘀”是最美妙动听的心之畅想曲,宿舍楼下小卖部的公用电话,成了见证爱情的“老槐树”。不久,前呼后拥的手机为二人世界“添油加醋”,电话传音,短信送情,让婚后的小日子有滋有味。随着我家1+1=3模式的启动、升级,3G手机神气活现露出了笑颜,新闻炒股,聊天购物,一机在手,应用尽有。

  近年,4G手机普及,身为“米粉”的我家中学生,外出扫码购书早已游刃有余,还当上了贴心小客服教爷爷使用智能手机,更将家中空调、电视、台灯等开关悉数纳入小米6麾下,供他随时驱使。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人工转接电话的年代,到程控拨号电话、大哥大,再到如今一机在手,走遍全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便捷。

           (来源:扬州晚报   编辑:陈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