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位老人陷理财骗局,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荔枝时评

2018年12月19日 15:19:1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张田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家名为“华大仁通(北京)口腔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的机构背后,一个以融资担保公司为平台数家医疗机构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浮出水面,涉及在全国范围内非法吸纳资金两亿多元当地800多位老人被骗取钱财超3000万元。

  以口腔保健合同为形式,承诺老人不仅能够得到口腔保健服务,还拿到年化9%-18%的高额返息,把保健骗局和投资理财骗局融为一体该家机构骗取老人钱财的伎俩并不新鲜,但即便如此,依然有诸多老人上当受骗

  说起老人被骗,中国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是花费巨额钱财购买了一堆有害或无效的保健品,就是养老和毕生积蓄的血汗钱购买了血本无归的理财产品。

  表面看,似乎中国老人特别好骗,当代骗子骗术有方”,但深究其因,则有更现实的社会土壤和人性心理特点:年轻人要为生存而奋斗,一般不与老人同住,老人盼望健康长寿并愿意用微薄的养老金和积蓄来以钱生钱,改善晚年生活,甚至资助并不容易的儿女们买房买车,就成为骗子行骗的突破口

  此外,现代老人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突破口,儿女不在身边,业务员表现得比儿女还要亲,不仅口口声声“爸”“妈”滋润着老人心田,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有时候也真的比亲儿女还管用——华大仁通诈骗案中的一对老人赵桂宜夫妇就是儿女不在身边,丈夫生病出院,赵桂宜给业务员打了电话,后者帮着从没有电梯的楼层抬送老人赵桂宜感动下,把自己的8万元投到了这家公司。

  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现实情况决定了未来还会有无数老人被“比儿女还好”的业务员和骗子公司行骗子女不在身边,业务员替代儿女,和老人们越走越近,然后掏空骗尽他们的钱财。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提供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在生病和日常生活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例如在老人生病住院时安排护工护送上楼下楼诊治疾病,另一方面也需要儿女常回家看看”,用更权威和科学的方式让老人明白保健品并非具有奇效,有些甚至是无效和骗人的

  例如,回家时亲自预约并带上父母去当地最权威的三甲医院,甚至全国最权威的医院看特需门诊,也就是进行特需体检一般而言,专家会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详尽讲解。当老人称呼吸气短时,医生会详细解释这是心血管和呼吸器官衰退的正常表现,儿女可以在旁“神助攻”,称当地讲座有种“特效药”,一个星期就能治好看诊的医生自然会向老人给出“保健品无效甚至有害”的科学解释,并给出有益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权威医院医生的话当然比儿女的建议和干预要管用得多,同时也会让老人感到儿女的孝顺,从而卸下防御和反感的心理,远离保健品。这样的就医经历不需要多,一两年有一次足矣。

  至于老人被投资理财等产品骗取钱财原因既在于当今有不少年轻人啃老”,增加了老人对儿女过问其钱财的防范心理,也在于老人希望自己的积蓄做投资,以填补养老金不足或应对意外风险例如支付昂贵的医疗费。

  儿女要做的并不是把父母的钱财全部接管,而是要帮助老人理财。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稳定第一,避免高风险。因为,老人不仅不会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逐渐增加的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在投资理财上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弱。

  为父母推荐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追求较高收益。一般建议购买风险较小的P2P(个人对个人)理财产品或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略高于定期存款,而且有抵押担保。而那些赢利高达8%以上的产品就值得警惕,涉事口腔医院年化9%-18%的高额返息,从一开始就有骗局的苗头。如果有儿女的介入和帮助,也许这800多位老人中有相当多的人是不会上当受骗的。

  不过,如何破解今天的中国老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这个迷局,依旧相当复杂而且困难,既有人性和家庭的因素,又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还有时代造成的代际鸿沟,除通过法律严惩行骗者外,其他方面的防范只能通过实践来慢慢探索。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