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急扶贫金滞留146天,官员为何不着急?
保证扶贫资金不躺在账上睡大觉,各地要在源头把好审批关,坚持科学立项、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申请资金与项目要匹配,提升全流程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2017年7月,中央财政以“特急”形式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但直到12月6日甘肃省财政厅才完成专项资金分配工作,致使这项资金在省级财政滞留了146天。事情曝光后,引发热议。(见12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贫困地区焦急,中央财政“特急”,某些地方官员却不急,这是为什么?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就要求扶贫资金的使用提高精准度,扶到点子上、根子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每一笔扶贫资金,背后都关联着一批贫困家庭和扶贫产业,钱到不到位、用没用好,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真脱贫、脱真贫,是否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然而,甘肃省的一些官员却让这些钱躺在账上“睡大觉”。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同样存在。有的地方通过虚报项目等方式拼命去抢扶贫资金的“蛋糕”,但获得资金后,该做的事情不好好做或没有能力做。譬如,一个项目须带80户以上的贫困户,但组织不到这么多户数,项目无法实施;再如,有的扶贫产业门槛高,一般的贫困户干不了,而一些干部又没有能力去帮忙,又怕担责、怕风险,只好干瞪眼;另外,有些地方不顾当地实际,贪多求大,盲目跟风式地去申报扶贫资金,等资金到位后才发现没法实施、无处下手。于是,许多扶贫资金只好躺在账上,甚至有的地方通过做假把这些钱花掉、分掉或挪作他用,如用于平衡预算、市政建设等非扶贫领域。
特急扶贫金遭滞留这件事,说明了扶贫资金的相关监管没有跟上。有的地方,部门内部不敢监督,或者上级监督流于形式,致使有的资金审批发放部门成了闪转腾挪的“中介”。
要保证扶贫专项资金不躺在账上睡大觉,各地要在源头上把好审批关,坚持科学立项、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申请资金与项目要匹配,对一些项目进行论证后再下发资金。
此外,还要实行“阳光操作”,提升全流程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纪委、经管、财政、扶贫等部门更要做好跟踪监督和指导服务,同时不定期抽检,尽最大可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贫困地区和民众。
胡建兵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