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长江边的“边角料”、荒沙洲,到如今富裕文明、享誉全国的明星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苏州张家港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蜕变。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张家港发展的领路人——市委原书记秦振华。
今年82岁高龄的秦振华,在张家港工作了近半个世纪。30多年前,张家港只是长江边的一个荒僻沙洲,外人眼中的“边角料”。1992年,接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秦振华,提出“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目标在秦振华看来,要实现“三超一争”,就要利用张家港黄金水道、临江达海的优势搞发展。当时全国不少港口都在申请国家级保税区,张家港港口防风避浪、不冻不淤,是建码头、发展保税区的天然良港,自然不能落下。然而,远离城区、缺少配套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使得张家港在申报保税区的竞争中,起跑线就比别人落后一大截。秦振华说,最终抱回保税区这块金字招牌,关键在一个“抢”字。
原省政协常委、原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州张家港市委原书记秦振华说,当年,3个月内保税区区内4.1平方公里1284户人家拆迁完毕,6个月完成了区内“五通一平”,9个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年内就把事情都完成了。
秦振华带头,用令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让国内首个内河型保税区成功落户。1992年,秦振华带着张家港市“一班人”前往广东取经,回来后,他就喊出“大路大发、小路小发、无路不发”的口号,决定修建双向8车道的张杨公路。
秦振华说,算的是大账、看到的是大局,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事业、有利于百姓,我们就要大胆干、大胆闯。
克服了资金短缺、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等困难,短短一年时间,张家港就完成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此后,张家港又抢下韩国浦项、美国陶氏、德国毛纱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到1994年底,张家港在经济总量、税收入库、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都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并取得多项全国第一。在秦振华担任市委书记的6年间,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步行街,创下28个全国第一。随着一批民生、教育和文化项目的实施,百姓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秦振华说,是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造就了张家港精神。
秦振华说,张家港精神是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执守,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敢担当、艰苦创业、拼抢争取!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徐晗 张家港台 苏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