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上了《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快来一睹为快!

2018年12月12日 11:05:26 | 来源:港闸视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厉害了!

  我的大港闸!

  上头版啦!

  12月8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南通港闸: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一文,用近2500字的篇幅,重点报道了港闸区连续多年将8成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着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快跟小编一起

  看看新闻里都说了些啥?

  “到港闸,来对了!”站在自家阳台上眺望通吕运河两岸的万家灯火,南通市民顾红菊心旷神怡。去年,她几经考虑,卖掉位于濠河风景区的房子,把家搬到通吕运河北岸的华强城小区。

  华强城

  把家从南通核心地段搬到港闸区,在10多年前简直不可想象。当时的港闸虽然紧邻主城,却是有名的“灯下黑”,以至于人们“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港闸一间房”。

  “城因人而兴,城市要吸引人,不但要有发展热度,更要有民生温度。”港闸区委书记黄卫锋说,港闸是南通面积最小的行政区,正在南通争当“一龙头三先锋”进程中奋力打头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港闸连续多年将超过80%的一般预算支出投向民生,全力拉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短板,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两成财力投向教育

  “灯下黑”亮起来

  港闸哪些民生短板最突出?教育无疑是最让人揪心的一块。曾几何时,南通的几所名小学、中学全部集中于市中心一平方公里内,许多港闸的家长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如今,这种情况正悄然改变。走进港闸区投入3.5亿元打造的启秀市北学校,犹如走进一座崭新的花园:教室宽敞整洁、操场绿草如茵,天文台、校园电视台、云机房、地理专用教室、历史专用教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启秀市北学校

  “启秀市北学校硬件设施全市一流,相比于硬件打造,我们更用心建设的是教师队伍。”启秀市北学校副校长卫峰介绍,该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力引进两所百年名校的师资力量和管理经验——初中部与启秀中学实行一体化教学管理,小学部和通师二附合作办学。“靠外引更靠内培。学校去年9月正式启用,我们提前一年到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招聘17名教师,把他们送到启秀中学、通州二附等名校跟岗学习。这批教师成长特别快,大部分已成为学校骨干。”

  ▲启秀市北学校大礼堂

  近几年,港闸高标准建成交付天生港小学、北城中学二期、越江中学三期等工程,加紧推进唐闸小学、五里树小学改扩建、北城小学北校区建设工程,相继推动北城中学、越江中学等学校与南通田家炳中学、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跨区域牵手,借力发展。近3年,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达12.3亿元,去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21.2%。

  ▲北城中学

  ▲十里坊小学

  对港闸教育的变化,学生和家长最为敏感。9月升入初一的李燃原本可以在主城区一所中学就读,却选择启秀市北学校。他妈妈说,“在市中心读书一个班要挤60个人。这里环境好、老师好,一个班只有30名学生,为什么不过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统计显示,港闸区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今年学生总数达22691名,约为2014年的1.5倍。近3年港闸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荣誉称号。今年中考,港闸考生均分领跑市区,普通高中上线率、热点高中录取率同比分别提升43.8%、44.2%。

  ▲五里树小学效果图

  脱贫百分百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

  “为了找份工作,我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穿着橘黄色环卫服的孙有华,一边清扫落叶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当上清洁工,至少能够凭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我很知足。”

  孙有华家住秦灶街道袁桥村,因为学历低、身体不好又没有工作技能,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依靠低保生活。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她被港闸区环卫处聘用,有了稳定收入和“五险”,退出了低保。

  “只要困难群众想工作、能工作,我们一定会帮他。”港闸区人社局局长孟德明说,港闸对困难家庭实行就业托底,通过摸排全区困难家庭,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并开发一定的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个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有982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陈桥街道组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

  港闸区干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全面小康路上,比就业更难跨越的,是疾病这只“拦路虎”。去年10月,港闸在南通率先出台《关于精准帮扶贫困家庭的实施意见(试行)》,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患癌症等11种重大疾病,经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医疗救助后,自付部分还能获得70%的救助。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的病早就看不下去了。”家住天生港镇街道爱国村的周霞罹患尿毒症多年,捧着一沓厚厚的报销单,她给记者算起了账:今年前9个月,在医院治病共花去62493.32元,医疗保险补偿、医疗即时救助支付了56512.65元,尿毒症血透费用兜底救助843元、二次大病医疗救助又支付了3598元,自己只花了1539.67元,平均每月171.05元。截至目前,港闸已向贫困家庭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近3000万元。

   

  7月,港闸再次给困难家庭送上礼包,将低保金年发放标准提高到7920元,提前完成省、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低保金年标准达6000元、7000元目标,全区困难群众一个不落,全部实现脱贫。

  3年造林3万亩

  绿色福利全民共享

  河水蜿蜒轻拍堤岸,桂花阵阵沁人心脾。秋日清晨,行走在通吕运河北岸的百米绿廊,到处可见惬意晨练的市民。正在打太极拳的郭广达大爷说,“以前这条河可是南通的城乡分界线,南边是住宅小区、公园和绿地,北边是码头、堆场和低矮的民房。”

  ▲运河大桥绿化

  这条城乡分界线是怎样抹平的?港闸区住建局副局长李国军如数家珍:2010年起投入27.4亿元,将北岸沿线星光域至节制闸段整体拆迁,拆迁企业154家、搬迁民居758户;2014年起,总面积56公顷的通吕运河绿廊相继建成开放,绿化建设投入3.2亿元;去年,完成对外环西路至长江口的非法码头整治后,立即进行占领性绿化建设。

  在港闸,绿起来的远不止这一条线。按照“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规划,港闸建成五里树、幸福、龙潭等9个区(街)公园和27个小游园,3年新增绿化造林3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4.9%,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提升到35%以上。“绿色福利全民共享。”李国军说,在港闸,安置小区建到哪,小游园就建到哪,围墙内外同步规划,统筹施工。

  ▲开发区小游园

  ▲唐闸新华二村小游园

  “都说江南是幅画,江北是朵花……”10月22日下午,走进绿意盎然的幸福公园,先听到一阵歌声和欢笑,一群居民正为周末街道举行的“原创节目大赛”排练舞蹈。

  ▲幸福公园

  排练间隙,大家聚拢到一起,七嘴八舌说起现在的生活。71岁的舞蹈队队长朱梅抢着发言,“我家房屋拆迁,190平方米的小楼‘换’到一套近250平方米的别墅,每月还能拿到1400多元‘退休金’。我做梦也想不到,种地养猪一辈子,还能变成城里人,整天唱唱跳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