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苏㊱丨古德曼:洋校长是个中国通

2018年12月08日 11:29:46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古德曼: 洋校长是个中国通

  苏州城东的独墅湖高教区内,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江苏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也是中外教育合作开放发展的样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在不乏异国面孔的师生中,有一位戴着眼镜、留着络腮胡的英国老人。他曾三度退休又三度重返校园,最终决定在苏州的独墅湖畔继续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就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古德曼(David S G Goodman)教授。

  Professor David S G Goodman, Vice President Academic Affairs at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XJTLU), has personally witnessed the dramatic progress amid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从“旅行证”到高铁,见证开放之门打开

  古德曼教授温和儒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写的中文甚至比英文还好看。上世纪60年代,古德曼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治科学和现代历史专业毕业。之后,对中国历史和政治充满浓厚兴趣的他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开始将中国研究作为主修方向。

  1976年,古德曼第一次来到中国参观访问,这次与中国的“亲密接触”让他萌生了来中国留学的想法。于是,1978年,古德曼再次来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经济学。他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也亲历了40年来的发展。

  In 1978, Prof Goodman went to study economics at Peking University, which allowed him to see the launch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ollowing years.

▲古德曼教授接受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采访。

  ▲古德曼教授接受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采访。

  旅行是古德曼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深入中国各地开展研究,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他的足迹遍布青岛、太原、兰州、中山、南京等各地。然而,这在四十年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To obtain first-hand materials, Prof Goodman travelled all over China. However, things were not always easy 40 years ago.

  “那时候,外国人在中国要是没有‘旅行证’,哪里都去不了。”古德曼感慨。他解释,外国人旅行证是一种类似护照的证件,“如果我想离开北京,哪怕只是去一趟天津,都要先获得许可。我要先去公安局备案,然后再去我的学校或者任职的单位获得批准,买票也得提前预定。”

  He said, at that time, foreigners needed permission from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and the work unit before travelling while the tickets must be booked in advance.

  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展和深入,外国人在中国旅行的限制越来越少。现在,当古德曼再次来到中国久居,没有旅行证寸步难行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历史。不仅如此,越来越发达的陆空交通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对外国人也不例外。古德曼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大的成就之一。” 

  Well-developed rail and air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greatly facilitate people's travel, which is one of the biggest achievements in China's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view of Prof Goodman.

  辗转多地,仍心系中国

  古德曼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曾经在伦敦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任教,并且曾参与创立了纽卡斯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莫道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和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此外,他还出版了多本关于中国研究的专著。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变革与发展的中国社会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源源不断地为古德曼的研究提供素材。他说:“中国给予我太多太多,我也希望能回馈中国。”

▲古德曼教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图片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提供))

  ▲古德曼教授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图片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提供))

  2012年,古德曼再次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并于同年获选成为教育部聘请的“海外名师”。2014年,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向古德曼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主持该校中国研究系的建设。

  In 2012, Prof Goodman began teaching in the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Two years later, he got invited to teach at XJTLU and served as dean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a Studies.

  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等多方的共同促成之下建立。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西浦获得批准筹办,2006年正式招生。这座中外合作大学新颖的模式和开放的环境令古德曼耳目一新,他应邀来到苏州,担任西浦中国研究系主任。

▲充满现代气息的苏州。(视觉中国)

  ▲充满现代气息的苏州。(视觉中国)

  在苏州这座古韵今风交相辉映的城市,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可近距离感受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身处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古德曼也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融入了他的研究当中。

  Suzhou, a city that has been known as ‘paradise on the earth’, boasts a long history and also offers great opportunities to understand rapid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which certainly benefit the China studies.

  “1978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只有80万;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3700万。”密切关注中国发展的古德曼对这些数字信手拈来。他表示,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难得的是,中国在经历了学生人数剧增的同时,保证了教育的质量。” 

  古德曼说,开放的社会与教育环境让学生的才华更有用武之地,而作为社会最有活力的一支力量,年轻学生在施展才华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

▲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视觉中国)

  ▲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视觉中国)

  他还表示,中国历经发展巨变,不变的是学生对学业的专注。“与我在以往执教过的英国、澳大利亚大学的经历相比,中国学生对待学业更认真。这种品质是中国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学生所处社会阶层所造就的。”古德曼说,“因此,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在中国的高校执教。”

  中外合作,教育之光苏州放异彩

  “西浦虽然地处中国,但它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中国大学’的意义,是一所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他这样评价道。

  Prof Goodman believes XJTLU, although located in China, is actually 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at has kept making progress, a truly achievement. 

  古德曼认为,相比其他的中国高校,西浦凭借深入而全面的开放式办学思路独树一帜,这不仅体现在不设围墙的开放环境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方式上。

  西浦的700多名教师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还聘请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外籍专家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在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今年10月发布的2019中国大陆地区大学排名中,建校仅12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凭借高度的国际化特色和前沿的科研水平跻身第79名。

  The university currently has over 700 academic staff from 50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o are supported by many world-leading scholars and foreign experts. In the QS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the young XJTLU ranked 79th for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utting-edge researches.

▲西交利物浦大学一景。(视觉中国)

  ▲西交利物浦大学一景。(视觉中国)

  2017年9月,古德曼教授从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转任学术事务副校长一职。此时,这所江苏最早的中外合作大学发展已逾十年,在取得阶段性发展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西浦发展至今最大的成就是它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着。”古德曼说,“前十年,我们主要致力于建设本科阶段的各项课程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立各个学科与院系;而下一阶段,我们将着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水平,也将更关注科研与产业的结合。”

  Prof Goodman said that in the next stage, the university would be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good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ynergy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今年2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宣布将在苏州太仓市建设校区,计划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类毕业生;8月,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启动建设,与海尔集团、欧朗中国等合作企业签约,希望通过共建行业学院的方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

▲西交利物浦大学。(视觉中国)

  ▲西交利物浦大学。(视觉中国)

  从外国大学到中国大学,再到如今的中外合作大学,古德曼依然享受忙碌而充实的每一天,他说他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见证更多的发展。

  Prof Goodman has changed his working environment from foreign universities to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n to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universities. He enjoys a busy and fulfilling day at Suzhou, saying he hopes to stay in China and witness more development.

  

▲古德曼教授写下寄语:祝我们都有更好的未来!

  ▲古德曼教授写下寄语:祝我们都有更好的未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