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午,贺建奎在香港大学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现身”。在会上,贺建奎介绍了自己和团队的研究,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研究情况和部分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说明。贺建奎发言详情请戳〉〉〉
针对贺建奎在大会上的发言,荔枝新闻采访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对于贺建奎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数据,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条件不够成熟,理由不够充分
在大会上,科学界的同行们对贺建奎的研究充满质疑,对于贺建奎发布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结论,姜韬也认为他的回应不够充分,在他看来,贺建奎会上提供的小鼠实验和猴子实验对两个重要问题没有给予充分论证,因此贺建奎在条件不够成熟,理由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做了人体胚胎的基因组编辑。
学术上不够严密和完备
对于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两个已出生的基因编辑婴儿,她们在未来是否面临不可控的风险,姜韬认为她们应该具备扛艾滋病感染能力,但是未来或许会在预防其他特定传染病上有风险,也可能在免疫功能方面与众不同。但是基于贺建奎在会上发布的研究情况,他没有提及也没有否认编辑CCR5基因对心脏健康的负面影响,这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科学界应该思考人类进行基因编辑的规范性问题
“免疫艾滋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也在提醒着科学应该关注人类进行基因编辑的规范性问题。在会上,科学家们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荔枝新闻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阅读更多相关报道,请登录荔枝新闻客户端。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