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养老项目”最高收益达36% 百余老人被骗2000多万元

2018年11月22日 11:08:05 |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投资养老项目,收益最高可达36%,你心不心动?投资1.5万元购买白酒,分16个月返还2.4万,你想不想投资?投资P2P理财产品,利息比银行定存高得多,你想不想分一杯羹?然而这些“高额快速回报”的投资项目,很可能就是非法集资,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昨天,江都警方用3起真实案例分析非法集资的运作模式,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案例1】

  “养老项目”收益高

  骗了100余位老人2000多万

  两年前,张大爷家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健康信息咨询公司,工作人员称去店里听健康讲座就可以领鸡蛋、大米等礼品。张大爷经不住劝,花了6元办了一张会员卡。从此,他和众多老年会员们一起,在公司免费打打牌、唱唱歌。等大家熟悉之后,工作人员向张大爷介绍,公司的“养老项目”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1份一万元起买,收益部分,公司每月返还积分,1积分相当于1元,可以为老人们提供上门老年保健项目,也可以直接将收益部分提取现金。

  据工作人员介绍,“养老项目”投资回报大,年息在9%-13.5%左右,后期最高可达到36%。为了让老人们相信自己投资的钱是去做了利益可观的产业,这家公司还包大客车带张大爷等人参观养老院及其他居家服务产业,让老人们“眼见为实”。

  事实上,这些参观的项目只有一小部分是公司的,其他都是租用的。老人们获得收益提现后,戒备心逐渐消退,逐渐增加了投资,最多的一位老人投资了70多万。两年后,公司经营人员突然失联,老人们的养老钱也打了水漂。

  经调查,100多位老人因为投资养老项目被骗,被骗金额达2000多万。目前,这起案件还在办理之中。

  【案例2】

  花1.5万买酒返还2.4万?

  其实是“击鼓传花”的把戏

  花1.5万元买下一批白酒,就能得到价值4.5万元的酒。公司将4.5万元的酒分为3份,1份投资者带走,另外2份在交纳6000元后交由公司代卖,公司分16个月返还投资者2.4万元,即每月返1500元到投资者的银行卡上。

  这样的投资能不能做?王先生反复计算后,投资了几十万元。

  其实王先生自己也知道,他拿回家的酒是不值钱的廉价酒,根本不值1.5万元,让他心动的是分16个月返还的2.4万。连续几个月,王先生都按时足额地拿到了公司承诺返还的1500元,他非常开心,开始完全信任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如果不将这部分钱提取出来,而是直接在公司做投资的话,利息可高达45%-48%。

  如此高的收益让王先生怦然心动,观察了大半年后,不断上涨的数字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又接着投资了10万、20万。但是在拿了两年的“返款”之后,这家公司不再按时打款,王先生的本金也拿不回来了。

  王先生赶紧报警,目前这起案件仍在侦办之中。警方提醒,其实这家公司玩的是“击鼓传花”的把戏,并不能长久支撑这些高额回报,公司“跑路”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案例3】

  投资P2P理财产品跑赢定存?

  玩时髦概念,仍是非法集资

  近几年,P2P作为一个时髦的电子商务名词,常被人们提起。江都最早的一家P2P模式的公司已成立9年多了,张先生就是忠实的粉丝之一。

  最初,该公司工作人员向张先生介绍,公司总部在上海,主要做理财产品,利息不比银行高多少,完全是零风险投资,资金可随进随出。张先生觉得这家公司不以高息吸引人,证照又齐全,所以觉得这家公司值得相信。

  他让工作人员推荐了其中一款理财产品,最后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工作人员介绍,所有投资额全部流向总公司,几天后张先生还能看到自己的投资具体用在了哪里。一周后,张先生来到店里,他从平台上得知,自己的投资用在了贵州省的一家公司,张先生及时提取收益。时间久了,收益一点点增多,提现又很麻烦,后来张先生就不再提现,只关注数字,投资额也越来越大。

  然而,不久前该公司“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被曝光后,无人来支付收益。56个像张先生一样的投资者才如梦初醒。

  目前,案件还在侦查之中。警方表示,虽然套用了时髦的P2P概念,但其实仍是传统的非法集资骗局。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