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40年】四十年运河跑船 看运河两岸变迁

2018年11月19日 16:28:5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登上画舫游船,泛舟古运河上,是很多人去常州休闲游览的新去处。古运河里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一代跑船人的记忆,他们见证了常州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发展。

  深秋的上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记者跟随船长冯小玲一起,登上了宝塔2号画舫游船。驾驶着画舫,听着水声,有着40年驾龄的冯小玲仿佛回到了最初开船的时候。船长冯小玲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船上,在船上成长 ,在船上工作。那时候的工作不是由自己选择的,分配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俗话说:"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冯小玲从小生活在船上,见多了水港码头的繁忙热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生活用品和食品,船运的多半是建筑材料和煤炭。长长的一条船队能运700多吨货物,宛如水上火车,浩浩荡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船多、河道小,去往上海的最窄航段,两船不能交会,时常引发堵航。

  画舫游船开到南港码头,这里曾经是运河常州段最重要的货运码头之一,很多建材以及生活用品都是运到这里卸货。

  冯小玲介绍,这个南港码头靠近市里,基本上货物就在南港码头卸,有时在那个码头要停两三天才能卸掉。然而当年担负着重要货物集散地的南港码头早已没落,面向滚滚东流的运河水,曾经的吊机仍高高矗立,仿佛也在讲述着当年的辉煌。

  冯小玲父辈驾驶的是小木船,到了冯小玲这辈,水泥挂桨机船开始流行,90年代以后钢质机船取而代之,现在的船只更是完成了液化天然气动力改造,减少了污染,节省了运输成本。

  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类贸易的突飞猛进、制造实力的日新月异,研发的大船、新船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交通的日益发达,1998年以后水路运输越来越少。

  船长韩顺荣说,因为跑船习惯了,船队慢慢减少,改革开放后有的人被调上岸,也会有点失落。很多同事离开老本行转做其他,冯小玲和韩顺荣则将船长证保留下来并坚持年审。2008年,他们都开上了旅游画舫船,有时泛舟在运河,也能欣赏沿途的风光,回忆自己的跑船生涯,感受那份"岁月静好"的缠绵和悠长。

  船只在变,航道在变,生活在变,漕运水手们的水运足迹依旧在古运河不断延伸。运河船上人家四十年的风雨航程,也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变化的浓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1月19日12点档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李明洋 编辑/梁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