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助行——帅梅 | 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2018年11月18日 18:16:4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国大地沧桑巨变的40年,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40年。伴随改革开放脚步成长起来的人们,被时代推动,亦推动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担当者、亲历者、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样本。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报道,为你捕捉新时代下鲜活多彩的中国面孔,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逐。


  在中国,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群大概有五千多万人,其中截瘫、偏瘫意外损伤导致的患者,每年大概会增加三百多万人。我们不以为意的站立、走路,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大的梦想。

  我叫帅梅,是北空航天大学的老师。我们研发了一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它可以让失去下肢行走能力的截瘫患者或偏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给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方式。

  我在大学时期学习过精密仪器,精密仪器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要求知识面宽广,再加上我母亲是医生,所以我在医工结合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清华机器人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时带着两个师弟,经过五年攻关成功研发出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这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五轴五联动数控机床为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技术真正促使决定做这款康复机器人的,还是母亲遭遇的一次意外

  有一年,母亲上楼梯时腿受伤了,半月板损伤,导致几个月不能动。本来能跑能跳的一个人,一下子就不能动了,难受得很。看着行动变困难的母亲,我心情沉重。同时我也注意到,社会上有许多瘫痪的病人,他们面临的困难和痛苦比母亲更多。那时,我萌发出做机器人的想法,想把机器人应用到外骨骼康复领域,想它变成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

  2012年,我们开始做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项目在这之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直立设备,可以说,研发的过程充满艰辛。

  外骨骼机器人下肢运动是模仿正常人行走运动,依靠发动机助力,患者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踩动踏板,完成踩踏循环。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活患者的潜力,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同时,的腰部有一个很好的支撑,使行走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更安全。通过大量地接触患者、取证和临床实验,精准控制产品的体积、重量,不停研究新步态、新方法,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终于研制出安全、可靠的机器人产品。

  在我国真正做出产品并通过国家药监部门认证的,目前我们是第一个

  在用机器人之前,母亲脸上总是痛苦的表情,但是用过康复机器人几天之后,她脸上重新绽放出快乐。不仅是母亲,更多使用过康复机器人的病人与母亲有着相同的喜悦。

  张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患者,因为脑干出血导致四肢瘫痪。在过去,脑干出血的结果一般都是昏迷不醒,变成“植物人”,当时医生判断她最好的情况就是坐轮椅了。这样一个只能等待奇迹发生的患者,我们希望训练以后,让她助行器或者单拐走起来

  我们用机器人帮助她进行精细化的步态训练,及时观察,及时调整,坚持一个月后,张迎第一次尝试下地行走。她的躯干直立情况改善很多,左下肢也能自主抬起来了,如果有人辅助,她能进行简单地平地迈步这种训练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身体机能,而且极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躺了十个月无法行走,现在能够在设备的辅助下走路了,多开心!

  觉得要看到阳光了,”张迎的父亲热泪盈眶,“我想她未来会走起来的。”

  每当看到像张迎一样的患者站起来行走,我都会由衷地嘴角上扬,笑得很开心很开心。让患者的全家人看到希望,让每个人都好起来,我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感到自豪。这种成就感,太不一样了。

   这几年,中国的智能化加速发展,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智能化大潮中的一员,通过持续的研发,让这个产品适应更多的人群病症用科技的力量让行动困难的人群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者手记:

   对于失去站立或行走能力的患者来说,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是一道光明。通过这种直立行走康复训练新方式,脱离病床,重获行走能力,感受脚下土地的温度。

   对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外骨骼机器人是新型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是中国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实力所在。

   未来,康复机器人将会进入社区,服务更多的有需要的患者。

  进入专题,了解更多>>

  我们正年轻——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编辑/马腾达)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