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送书人——窦立国 | 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2018年11月15日 18:14:4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国大地沧桑巨变的40年,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40年。伴随改革开放脚步成长起来的人们,被时代推动,亦推动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担当者、亲历者、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样本。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报道,为你捕捉新时代下鲜活多彩的中国面孔,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逐。


  我叫窦立国,今年42岁,2004年起一直从事快递工作,目前也在用业余时间为农村小朋友募集图书。我有一个梦想让农村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图书馆。

  这个梦想,源于我的成长经历。我的老家在吉林省四平市的靠山屯。因为家里面挺穷的,我中学没有毕业就出来打工了,第一份工作是在矿山搬矿石,后来又在船上做了两年的水手,再后来到了北京,做过保安、厨师,卖过盒饭,贴过小广告,还当过服务生。虽然很早结束了学校生活,但是我从小养成一个爱看书的习惯,也深知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有一位朋友与我出身相同,他靠贷款才完成了学业,后来条件好了,就想为那些偏远农村的孩子做点什么。2012年,当他跟我说想买点书,让我帮忙找个地方捐出去的时候,我特别理解。

  那时我刚玩微博,就把捐书的倡议发在了微博上,说谁要是捐书,我都可以上门去取。结果这条微博还挺火,好多人愿意参与。这些网络上涌来的善意,给了我开始的动力。

  第一次送书,我们去的是四川大凉山地区当地孩子那种对书本渴望的眼神我印象很深如果书是有生命的,最好的状态就是它被打开的一瞬间。

  平时走街串巷收送快递的时候,我会顺路上门取书。说实话,取了那么多快递,我还是最喜欢取书。

  募集来的图书存放在一个专门的仓库里。我们会首先把那些盗版书或者不合格的书筛出去,留下适合小朋友看的书,然后把它们归置到一起。等到攒多了,志愿者们将它们再次分拣,然后打包捐出。每次向农村小学捐书,我们大约捐出两千五到三千本。目前,仓库里累积的书大约有五千多本。

  有些捐赠的书里,会有主人写夹的小纸条什么的。例如,一张印着北京交通大学字样的信纸上写着:

  “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未曾见面。当你看见这封信时,我们的一丝缘分终于连在了一起。我将通过我的朋友——书,转达我的问候与心意。” 

  在我的影响下,女儿也开始参与到捐书活动中来。一有时间,她就会跟我一起去仓库整理图书,还能顺便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一看。最近我给她推荐的是《城南旧事》。

  这些年,除了家人,通过捐书我们也带动了很多陌生人。大家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到我做的事,我们的公益团队日益壮大。

  孙筱峰是加入我们的志愿者之一。她以前从没想到会有孩子没有书读,直到2014年参加我们组织的一次活动。那年“十一”假期,我们向河北承德兴隆小学的图书室捐了三千本书。所有图书摆放完之后,校长含着泪给我们鞠躬。他说,这座学校建好已有七年,已经毕业了一茬孩子,但是图书还没有到位,“最好的阅读年龄就是读小学的时候,那些孩子已经错过了……”他的一番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在中国大地的某些角落,书籍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一种最迫切的需要。

  2018年9月16日我和志愿者们一大早再次出发,前往山东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中心小学捐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淘气包马小跳》《上下五千年》《昆虫记》……当孩子们用稚气的声音说出想看的书名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满足他们。

  这个时代给了我成就梦想的机遇,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去成就梦想。

  我没有钱修一条让山里的孩子走出来的路,但是我希望通过捐书,给孩子们架起一座连接城市和未来的桥。

  编者手记

  2014年至2018年,窦立国牵头捐助了200多所乡村图书馆遍布四川、贵州、云南、山东、吉林、河北、河南、新疆等地。

  一个希望农村孩子有书读的的朴素想法,驱使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公益之路。这一路上,映照出的是勿忘来处的清醒,是推己及人的胸怀,是踏实付出的坚韧。

  如同他所说:“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当中来,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在公益路上,希望他将拥有更多同行者。

  进入专题,了解更多>>

  我们正年轻——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编辑/刘静)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