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商业奥林匹克”,探路中国的消费升级|荔枝时评

2018年11月12日 13:20:0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沈彬

  (作者沈彬,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135亿元!

  2018某电商平台双十一当日总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了26.93%。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闭幕到双十一,中国消费升级节点性事件完成了无缝对接。

  有人认为,如今的双十一不像当初那么粗暴地“全场对折”了,其实双十一早已经超越了“打折节”,正在承担引领消费升级的重任。通过双十一当天苛刻的峰值考验,测验出中国消费升级的空间和愿景。

  每年双十一交易额增长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商业容量、云服务器、电子支付算力、智能物流等极限值的不断抬升。正像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的:双十一已成为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巡礼,好比“商业领域的奥林匹克”。

  2010年的9.36亿元,到去年的1682亿元,再到今年的2135亿元,双十一不是数字的堆积,而是中国零售业不断挑战极限强度的奥运赛场。双十一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也是在为中国商业、消费力量崛起确定新的标尺。

  曾经,一天10亿个包裹还是天方夜谭,今年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已经轻松破10亿,十一主要电商产生快递订单13.52亿件。而10亿这个数字可能只是未来的日均值水平,正是双十一的物流峰值考验引领中国物流基础设施、智慧物流技术的全面升级,才让“爆仓”时代渐渐远去。

  再比如,过去双十一零点的网络峰值屡屡造成宕机,这倒逼着阿里和亚马逊一样走上云计算的转型之路。今年双十一全天,计算处理峰值达到每秒17.18亿条,通过指纹和刷脸方式完成的支付占比达到60.3%,用户体验相当顺畅。正是双十一的极值考验,倒逼中国网络消费环境、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十一积累了海量的消费大数据,形成数字驱动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升级转型,形成消费品的定制化、个性化生产。网易考拉的数据显示,近1年时间网易考拉电商平台已与全球400多家工厂展开直接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电商模式指导个性化产品生产。

  十一倒逼着智慧物流的快速实现,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落地仓、基于大数据预测的提前铺货,“分钟级”物流成为可能。双十一当天的零点12分,上海普陀区的刘先生刚刚抢购到的一台海尔酒柜,就由菜鸟联盟的合作伙伴送达了。

  十一实现了对国产品牌的重新赋能。87岁高龄的民族化妆品牌——百雀羚,这些年借助互联网赋能完成再青春化的逆袭,一扫过往低端定位印象,在双十一大战中“C位出道”,屡屡与玉兰油、兰蔻等洋品牌一争高下。今年双十一开场仅30分钟,百雀羚就宣告破亿;而欧莱雅破亿还在5分钟之后。可见双十一不再等同于“廉价囤积”,而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对消费者的重新触达,实现品牌再造。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三只松鼠”等品牌,也通过电商平台的赋能,完成了崛起。

  十一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通过网购平台入口,将线下客流引向“新零售之都”的智慧商圈,通过“门店券”等手段实现线下获客,所以多地百货、家居卖场都出现了排队的盛况。“网购杀死实体店”已经成了失败的预言,相反是基于互联网的赋能,新零售正在打通线上线下的次元壁,借助互联网操作系统,实现全面共振。

  十一正在承担引领中国消费的重担,助力于中国新旧动能的转换。2009年,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0%,而到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消费升级对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消费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整合、渠道再造,在供给侧发力,这才能完成全面升级。

  20年前,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网络社会’并不是即将出现的一种社会结构,而是唯一的社会结构!”的确,当下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正在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现实场景。而双十一的“商业奥林匹克大赛”,早已不再是“打折节”, 正在通过商业操作系统、完整的网络生态,全面探索未来消费的路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