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国际范”的创新发动机|荔枝特评

2018年11月09日 10:22:2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沈彬)

  南京的“会客厅”里正在举行一场盛会。119日,“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来了,为打造南京创新名城献计献策的“最强外脑”来了。

  这次大会以“智汇金陵,共创未来”为主题,邀请境外嘉宾200多人,涉及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大会通过高端对话和项目对接,集聚全球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国际合作机会,提供经验成果,打造智力支持。赴会嘉宾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厄温•内尔,俄罗斯院士、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计算机结构设计与工艺教研室主任沙赫诺夫•瓦季姆等等科技界的大牛。

  自从今年1月发布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之后,南京就吹响了打造创新名城的集结号,把雄心和愿景向世界大声说出,同时也为实现创新名城做了种种制度安排,夯实创新的地基。

  “创新是南京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希望所在。”南京也具备创新发展的禀赋。众所周知,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研究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二。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如何把科研能力“兑现”成磅礴的产业动力,正是南京在寻觅的答案。

  事实上,南京目前正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新型研发机构是以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多主体方式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化模式运作,集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创新机构。它正是今天这场“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的核心话题。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出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之所以受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它打通了创新链条,有效破解了科技与市场“两张皮”的问题,它将知识更快转变为生产,不让科研成果沉睡在论文堆,这注定是横跨教育、科研、资本和财政等方方面面的超大矩阵。

  从之前各地的实践来看,“新型研发机构”更注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结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紧密融合。它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创新研发团队,及时把握市场动向,同时紧跟科技前沿,灵活组建不同的创新平台,有效调动各行业人才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开发,这也需要对现行的科研投入评价机制、用人模式、政府补贴方式进行全方面的变革。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注定是带来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想在舒适区里完成脱胎换骨是不现实的。打造创新名城,全面启动创新引擎,实现新旧产能的切换,注定是一次思想、行动、模式和标准的全面刷新。

  南京明确将打造创新城市列为自己愿景时,就是下了决心,这是一次充满危机意识的再出发。也正是因为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南京才不会成为“平庸的城市”。事实上,这一年来南京一直很忙,上下求索,广纳八方意见。从今年9月的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到刚刚举行的2018紫金山创新峰会论坛,再到“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作为千里古都、人文荟萃的都市,南京已经经历了一场场密集的头脑风暴,满满的智慧火星,广阔的全球视野,都是在为南京的创新名城之路而探索。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次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科技巨擘能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体现了南京倾听择善的虚心,也彰显了新旧动能切换的决心。新型研发机构的落地和快速发展,将站在全球协作的高度上,成为南京澎湃有力的创新发动机。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