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民国公馆修缮完毕 70岁房屋主人:了却心头大事

2018年11月08日 09:54:35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房子.jpg

  吴光杰故居维修后

  “这会是我生前最后一次维修了吧。”70岁的吴维成站在83岁的民国公馆前,有些感慨。

  位于颐和路公馆区的江苏路25号,是一栋有故事的房子,紫金山新闻曾对其做过报道。这是由民国军界名人吴光杰建造,在见证了吴家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后,露出了衰老的模样。

  吴光杰的孙子吴维成舍不得,就在9月底进行了局部修缮,擦亮老旧的记忆。

  老建筑承重力不如以前,

  屋顶材料不能过重

  修缮工作不是一时兴起,吴维成早就有这个念头。

  “这么多年了,屋顶的瓦片损坏很多,三分之一的瓦片损坏、破裂,已经在漏雨了。木梁也已经有些腐蚀。”吴维成拿出维修前的照片说道。

  “在区文物局备案并取得同意以后,我们在不损坏房屋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小范围修缮。”吴维成介绍,其实这次修缮也不是第一次,因为房子老旧,每隔几年就会针对性地维修保护。

微信图片_20181108082808.jpg

  替换下来的老旧木头

  11月初,这栋洋房的维修已经完成,屋顶更换了定制的质量更佳的瓦片,墙面涂上了防水防腐材料,门窗也喷了暗红色的漆。此次维修团队的负责人郑士磊告诉记者,由于民国建筑使用时间已经很长了,修缮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考虑到老房子的承重性不如以前,所以瓦片就不能太重,雨篷和挂檐板的材料都用铝制代替了铁制和水泥,其他材料都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为避免屋顶木料潮湿,挂檐板上特意用铝皮包裹,瓦片下的牛毛毡替换成了防水性更好的防潮垫。而记者还看到,茶色的雨篷与青砖风格一致,颇有复古的味道,“选这个颜色也是为了美观。”

微信图片_20181108082815.jpg

  了却心头大事:

  我自己也是文保志愿者

  一个月的修缮完成以后,吴维成这桩心头大事也就了结了。

  这栋房屋是祖父吴光杰留下的。他曾在德国柏林炮校学习8年,回国后,把在德国任武官时居住的使馆建筑图纸也带了回来,斥资16000大洋买下一亩多地,让人按照原样复制而成,于1935年建成了江苏路25号公馆。

 院内一景。记者 王丽华 摄

  现在,吴维成既是这栋房子的主人,也是一名文保志愿者。

  “这栋房子是祖辈们流下来的,这栋房子既是我们家的私有财产,但作为民国建筑也是社会的财富,我们有义务修缮好、保护好这笔财富,希望一代代后人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民国建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