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政务官微的“威”与为

2018年11月01日 10:51:2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曾俊嘉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政务官微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然而,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就这种现象进行了批判。

  官微是政府形象的新“窗口”,服务型政府的新“平台”。当前,政府新媒体发展迅猛,从中央到地方,几乎各级政府都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以安徽为例,省内政务官方微博数量已达7500个,开通层级已至街道、村一级。官微凭借强大迅速的互动交流特性,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权威和形象。然而,部分官微却在实践中走“歪”了路,有的成为披着政务“外衣”的娱乐圈平台,转发娱乐资讯,发布追星者感言;有的打着服务“招牌”却做着商品买卖,向用户推送销售信息;有的装聋作哑唱着“空城计”,几乎从不回复民众咨询和投诉。如此“官微”,只会让政府形象大打折扣。

  官微跑偏,有外包隐患,更要反思监管缺位。新媒体运营需要专业人士,但政府内部尤其是基层人才紧缺严重,外包第三方节省人力、物力。但官微不仅是单纯的政务信息“广播台”,更是政府部门与民众互动交流,了解社情的“民意站”。第三方机构到底是市场企业和媒体,一方面,掌握政务信息难保及时全面和准确;另一方面,企业媒体始终不能代表政府,逐利性容易滋生官微私用,为企业“代言”等私利行为。所以,官微走偏等现象出现,根本上还是政府部门监管上的失职所致。外包不是放手和放任,政府部门自身宗旨意识薄弱,服务平台又如何有威望和好作为?

  官微要有严威,就要从严规范平台行为。政务官微是网上政府的发展和延伸,必须保持公信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色。部分基层政务官微发布内容随意、互动回复随心所欲,降低政府声音的权威性。对此,政务官微必须全面从严管理,摆正政务工作的严肃立场。管理意识从严,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官微,摒弃形象工程的错误观念,把官微作为智能政务平台建设,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迈上新台阶,开辟网络快车道的新途径。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要求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监管行为从严,坚持做到令行禁止,加大检查和惩处力度,才能确保官微稳定有效运行。

  官微要有民威和真威,求真务实地为民服务。近期出现的几起官微舆情事件中,“牛气”回复的发布者大都带着较强个人情绪,政治意识和公共意识明显不足。这与外包第三方有关系,但更集中地反映出内容审核上的监管缺位。对于外包第三方,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新媒体责任机制,提高媒介素养和业务本领,避免损害政府形象。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培育,增强工作的可操控性。引导教育官微负责人耐心细致地回复民众,实事求是地解答民众困惑,努力将网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网络是现实的投射面,政务官微与政府工作紧密相连。官微暴露的问题,实际上根在现实。应对官微运营乱象,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鼓励社会民众监督官微运营,建立起官微的威望,激励官微更加有为。(曾俊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