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30多年前,她的父母是高邮湖“跑鲜人”;十年前,她成为首个入股的渔民后代,开始自己单独搞养殖;几年前,她用“扁担姐的大闸蟹”注册网名在微博上开卖,如今,她的名气在高邮家喻户晓。
“扁担姐”真名张玉鸾,是高邮湖上“跑鲜人”的后代。30多年前,她的父母都是高邮湖“跑鲜人”,那时候的湖鲜还不允许人工养殖,父亲就靠着每天在湖里捞的一点湖鲜,卖给收鱼的贩子,养活了他们七个兄弟姊妹。
张玉鸾说:“那个时候一天卖给人家最多收入个五六毛钱,这个钱对我们很重要啊!养家糊口的,而且我们也帮着去卖一些小杂鱼。”
为了帮助家里,张玉鸾也时常跟着父亲到湖上打鱼、收鱼,然后去集市上卖鱼。久而久之,张玉鸾对养殖的门路逐渐熟悉。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邮湖开始规模养殖大闸蟹,那时候属于集体资产,张玉鸾是首个入股的渔民后代。十年后,她和丈夫卖掉了城里的龙虾店、咖啡馆等几个店铺,凑齐了600多万,开始自己单独搞养殖。
“因为大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单干了,开始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压力确实大,但是既然干了,我们就不会回头了。”
几年前,张玉鸾用“扁担姐的大闸蟹”在新浪微博上实名认证开卖大闸蟹,结果人气越来越旺。不仅多家媒体报道,还上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
“因为扁担是我父亲那代人卖湖鲜的工具,那时候是挑着卖,而且是看谁跑得快,我觉得‘扁担姐’的寓意挺好,扁担,挑起了我的生活。”
现如今,在高邮湖畔,张玉鸾和丈夫王俊经营着生态农场,农场里有千亩蟹塘,蟹塘周围种满了开着绯红花朵的石榴树,农场道路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柿子树。他们的农场共有320名农人,大都是附近的渔民和村民,不少人全家都在农场工作,也有新招入的年轻人。
“扁担姐”的创业恰逢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她有五个手机、微信好友五万多人,在天猫、京东都有店铺,网络销售占到销售总量的70%。“扁担姐”说,是时代进步带给了她个人发展的机遇。
“我们也没想到,现在时代会这么好,过去像我们卖湖鲜的没地位的,家里人也不想让我们做。现在社会对我们非常尊重,对我们这些养螃蟹人的价值,有一种认同。”
目前,高邮市每年养殖大闸蟹4600吨,有40%以上销往外地。“高邮湖大闸蟹”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像“扁担姐”这样的螃蟹养殖户有900户。
(扬州台记者胡进、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