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里,闪耀着这些“江苏元素”!

2018年10月23日 21:49:20 | 来源:荔枝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上午,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在珠海举行。

  大桥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

  值得自豪的是,港珠澳大桥闪耀着很多“江苏元素”

  从珠海向伶仃洋方向眺望,九洲航道桥上的两座白色风帆型的钢塔,被称为“地标中的地标”,这一建筑出自中铁宝桥(扬州)公司。         

  最后接头是桥隧贯通的控制性枢纽,这个关键大部件是地地道道的“南通造”南通振华基地摒弃了国外传统施工方案,开创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新工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了“整体预制安装式”工艺。  

  粗细仅有头发的十分之一,强度是同等粗度的钢的3—5倍,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高性能绳索助力港珠澳大桥的吊装合龙...... 

  南京高校多位校友参与港澳珠大桥建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工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是东南大学校友林鸣。

  岛隧工程包括1条5.6公里的深埋沉管隧道和2个10万平方米的外海人工岛,是整个项目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特别是近6公里、重达8万吨的沉管要在水下实现毫米级对接,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这一项施工的技术难度,堪比“海底穿针”。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施工图设计总负责人是东大校友刘晓东。

  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顺利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完成“海底初吻”。历时近四年,2017年3月7日,随着第30节沉管沉入海底,全部33节沉管安装成功。大桥在刘晓东负责的图纸上变为现实。 

  河海大学也有一大批就职于中交四航院、中交四航局、中国港湾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校友,在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科研攻关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比如作为大桥建设者之一的中交四航院,该团队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利翔,是河海大学1984届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毕业生。四航院将目光聚焦到过往在长江口、南沙港等项目中实施的大圆筒施工工艺,开创性提出了大圆筒快速成岛设计方案,让原本需要2-3年建成的东、西人工岛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世界深海筑岛奇迹。

  还有这些企业,也为大桥建设贡献了“江苏力量”

  ↓↓↓

  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  吊装缆绳仅发丝1/10粗,却比钢还强

  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桥面吊装。其吊装合龙等施工中所用的高性能吊装缆绳,是中国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耗时10多年才研发成功的。

  用于制作这种吊装缆绳的原材料就像钓鱼线一样,非常细,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10粗,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而且非常柔软,防弹衣、防切割手套、降落伞、海洋缆绳等很多产品都用它,现在市场供不应求。

  南瑞集团  140个变压器,防火功能达国外室内标准

  2016年,南瑞集团从承接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的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手中拿到了总价值1685万元的地埋式变压器订单。所有变压器是为大桥量身定制的,同类变压器一般宽度为1.2-1.3米,港珠澳大桥要求设计为宽度1米。

  这些变压器将为大桥照明等供电提供保障。地埋式变压器是南瑞集团的高科技产品,不仅耐腐蚀、防水,而且防火功能达到了国外室内安装标准。

  苏交科  用毫米级“标尺”,守护大桥质量

  2011年到2018年,苏交科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上一待就是八年,小到进场的材料、实验室结构性能实验,大到施工管理……他们用青春见证了这座大桥的崛起。

  东人工岛(图/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港珠澳大桥路要求极高,以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来说,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达120年,这是国内首次,国际罕见,对混凝土耐久性提出极高要求。苏交科结合国内外标准,开展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室内检测准确反映混凝土工程实体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苏博特  院士牵头,百余次性能实验让混凝土更耐久

  苏博特公司缪昌文院士领航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团队,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默默奉献了7年,期间开展了数十次专项研讨,百余次性能比对和检测实验。其中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稳定提供保障。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定制化产品的同时,还配合港珠澳大桥施工单位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

  向大桥建设者致敬!

  南京因你们而骄傲!

  中国,加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