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奋斗篇•一位扬州麦客的淘金之路

2018年10月23日 11:40:0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麦客这个行当出现很多年了,过去就是在农忙时节替人家割麦子贴补家用。从前的麦客风餐露宿很辛苦。而现代麦客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实施跨区作业,规模效益不可同日而语。周必胜作为一名扬州麦客,带动了当地640多人走上致富路,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机现代化的进程。

  这是宝应县氾水镇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新式武器”。周必胜说,现在一台收割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一个农民的150倍,这在40年前难以想象。

  周必胜:“当时什么机械化,就是小拖拉机,突突突,把稻和麦割下来之后,还要用板车扬,那种费工费时……”

  上世纪80年代的农忙时节,收、拉、晒、碾、扬等农作大多依赖人力,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周必胜也见惯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到了90年代,周必胜在一次出国做专职驾驶员的偶然机会中,发现了农机转型的“新大陆”,他开始把目光瞄向收割机。

  2000年,周必胜不顾家人反对,借了17万元,购买了全镇第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进行农田作业服务。这一年,他净赚了6万多元,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周必胜并不满足于此,他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麦客。

  “就在当地割,割了2、3万块钱,当时这个2、3万收入在当地还可以,但对于24万的成本来说,就低了点。”

  说干就干,周必胜只身一人到苏南、浙江等地联系业务,并利用农忙的时间差开始跨区作业,名气很快在多地打响。国家对采购大型农机实施补贴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他的农机服务队。2006年,周必胜组建了宝应县氾水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合作社,庆丰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跨区作业品牌,他本人也光荣当选省劳模。

  在庆丰合作社的档案室,记者看到了一份资料,上面记载着这些年来他们跨区作业队去过的地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

  “5月份割麦的到溧阳、后来到宜兴,6月到扬州,以后7月10号到江西南昌割水稻,然后到河南固始,再到安徽濉溪。”

  (扬州台记者季海波、徐浩,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