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奋斗篇·从“摆地摊”到“家纺王国”

2018年10月23日 10:53:3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南通是中国的纺织之乡。南通家纺城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巨大的商业王国,四十年前发端于“摆地摊”。通州区家纺商会会长、蓝丝羽家纺董事长俞建辉,就是其中的一位见证者。

  说起南通家纺城,不得不提到“叠石桥”,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70年代,叠石桥这样的“三不管”地带自然成了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和躲避打击的“避风港”。俞建辉对此记忆犹新:

  “当时就是用了一些石板凳,上面用了一些茅草的顶,因为下雨天不好交易,就开始形成了这个摊位,农民就在这个摊位上进行交易。有一帮人从外面买布料回来,一帮人买布料再买回去把它做成了产品,那个时候慢慢地就形成了专门的布料交易和产品交易。”

  那个时候,俞建辉刚刚从学校毕业,开始闯荡社会、四处推销家纺产品。联系下家买,联系上家做,一点点地打开产品销路。

  “像我们那个时候刚刚毕业,学校毕业没工作,就把这个产品拿出去,到全国什么市场、街道、商场、纺织品公司去推销,又形成了这样一个交易。所以说那个时候是没有门店,没有工厂,只有一些农民家庭户在做。”

  直到改革开放后,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纺产业的发展,盖起了简易的摊位,家纺市场的雏形慢慢显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不少年轻人进入家纺市场,开始走南闯北推销叠石桥的枕套。

  “这个市场整体转型升级的速度还是蛮快的,从一开始到现在总共才三十年,但是前十年基本上没什么发展,基本上只是产品上有些完善,后来我们政府介入了以后,特别是近十五年,包括房屋开发,市场规范,市场开发,就是到现在为止形成了目前这么大的一个规模。”

  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家纺城市场经过了六次扩建,从一期大棚式的简易市场,到集品牌展示营销中心、商务办公居住中心、公共服务配套中心等五大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建筑集群,形成了从设计、织造、印染、工艺加工,到成品生产、物流,完整的全产业配套。

  “为什么我们企业18年时间从无到今天,应该说这个成长也不慢,而且我们干得还比较有劲轻松,为什么呢?我觉得关键还是整个家纺产业对我们的帮助,这种配套对企业来说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了需要你去投入,你要去做的事情,有别人帮你分担。”

  20158月,叠石桥家纺城在传统产业接轨互联网的大潮中,先试先行,倾力打造微供市场。截至目前,市场已入驻商户400家,年交易额破20亿元,这里正在成为“创新、富民”集聚区。

  (南通台记者吴娟、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