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淮安市区范围内历史上有过几座城?
最早的是哪座?
在一地连续时间最长久的是哪一座?
最后建的又是哪座?
今天小布=编就跟你唠唠
淮安市区的建城史
淮安新貌 摄影:赵启瑞
最早的是秦甘罗城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淮安史略》记载:淮阴在“秦灭楚以后,曾作为上卿甘罗的封地,在这里筑甘罗城。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又以这里作为淮阴县的治所,其辖境东达黄海之滨。”当时整个淮河下游以南的今日淮安、盐城及南通的一部分,都是淮阴县的区域,与当代的淮阴县、淮阴区的区域大不相同。
淮阴市碑
《咸丰清河县志》载:“清河(即淮阴)旧城在大清河口,宋咸淳九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所筑也。元泰定中河决城圮。县尹耶律不花请迁于河南岸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鲜少。天历元年,达鲁花赤哈麻再迁小清口之西北而无城。至元十五年,兵起筑土城三面,周六里有奇,有东西北三门,无雉堞楼橹,因河为池,制度简陋。明季之乱,再徙甘罗城,不久复旧(指清河县城在清初又恢复到小清口之西北)。入本朝(指清朝)来百余年间,中遭荡谲,谋迁渔沟,或曰度罗家荒而城之,议废格,不果行。”“今新邑(即清河县治所清江浦城)九十余年矣。”《淮阴史事编年》载:“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至今年是153年),漕督吴棠奏准朝廷,得以拆用河湖堤岸砖石,修筑清河县新城(即新清江浦城)于南岸,凭河为固。城周长1273丈,高1.8丈,建城门四座。”由于城址多次变迁,甘罗城早湮没,清江城历史短,都不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所以没有列入。
胯下桥
待考证的韩信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淮阴市文化局组织文物普查时,对城南乡境内韩信城遗址作过考证研究。清代《太平寰宇记》:“信本此县人,其冢宅处并存,受封为侯,因筑此城。”当时经有关专家研究并汇报请示省和国家的文史主管部门,经审定认为这一说法不符合西汉初年的历史事实。《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高祖六年,高帝刘邦贬韩信为淮阴侯。”罪名是“楚王信谋反”,窝藏“项王将锺离昧”,即被取消楚王封号封地,降级封为淮阴侯,“徙韩王信太原”。淮阴侯府不在淮阴,哪能在淮阴筑城练兵呢?汉初强化高帝集权制,因功封侯者是否有兵权,由高帝刘邦钦定。在韩信为楚王时回故乡淮阴,《史记》和《汉书》都没记韩信筑韩城之事。被贬为侯的韩信如果筑城练兵,即重犯谋反的死罪。所以当时对此遗址存疑,只作为市级文物遗址保存。
连续时间最长的淮安城
《淮安史略》载:“ 安的前身”。以此为起点计算,淮安旧城、新城、三城连体的淮安城建城历史应为2560多年。《淮阴史事编年》载:公元“405—418年(晋)义熙中:“始筑山阳城”。
吴王夫差筑邗沟伐齐
后世的史书上对山阳城记载得清楚的是郦道元,在《水经注》所记:中渎水(即古运河邗沟)“自广陵出自山阳白马湖,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也。”这一记载与晋书所记仅隔50年左右,证明此前早已存在山阳城“即射阳县之故城也。”
淮安三城建筑模型
《运河之都淮安》一书的《淮安三城新夹旧》又记载:“淮安城分为旧城、新城、夹城,俗称‘淮安三城’。三城之兴,各有起始,而以旧城最早。旧城始筑于晋安帝义熙年间,唐、宋屡有修治。”以公元408年计算,今年正好是1600整年。《壮丽东南第一州——楚州》记:“山阳郡的建立,使山阳城在历史上真正以一个府郡一级的城市,第一次成为苏北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淮城之根山阳城建城2500多年史,就像清江浦开埠600周年一样,是历史时间的概念。《淮阴史事编年》记载:公元1433年,陈瑄“永乐初,以平江伯充总兵官督海运。后罢海运兴漕运,疏清江浦河,创淮安常盈仓,督造船厂,更民运为兑运。清江浦兴起为重镇,陈瑄有开创之功。”从陈瑄“疏清江浦河”到去年纪念清江开埠,不仅时间不是整数600年而是644年,又因为河开成必行船,有船必卸货,又不像现在要举行开埠典礼,所以很难准确算是哪一年开埠的。600年只是一个大约数。
漕运博物馆
尽管现在淮安市范围内区划与地名多次变迁,但是,新淮安市根之一是淮城的历史事实没有改变。见于史料记载的淮阴名比淮安早。山阳、射阳、淮阴、清河的区域也变化较多,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当时统治者根据水陆交通的情况,从有利于进攻和防守的军事战略地位而确定区域和治所的位置与命名。淮阴首次作为县名较早,是公元前223年。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