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由淮安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批复指出,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亿,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的连接桥梁、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作为我国第三大河流的淮河,千里淮河能否成为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2011年以来,淮安市站在淮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谋划提出:以淮河干流为先导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把淮河变成一条造福两岸人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产业大道和生态廊道的总体构想。
作为规划的首推和最积极参与者,淮安将淮河生态经济带视为推进区域发展的重大契机。在谋划和实施过程中,淮安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市委书记姚晓东亲自挂帅,成立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机构,全力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及各项工作,起到了骨干龙头作用。
2012年初,淮安市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课题研究。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蚌埠、信阳、盐城、淮南等地相继加入,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课题组用一年多时间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形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13年,国经中心在安徽淮南组织召开《研究报告》课题成果研讨会,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交通部,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发改委,沿淮城市主要负责人及专家们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2013年12月形成最终课题成果。
《研究报告》提出四大构想:一是建设国家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通过统筹规划淮河干线航道及重要支流航道的整治工程,将淮河打造成一条惠及整个流域黄金水道,带动整个流域经济融入全球航运体系与供应链。二是打造我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通过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流域成为我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三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经济带以淮安、蚌埠-淮南、信阳为三核,区域横跨中国东中部,可以实现淮河中下游城市“借港出海”,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四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大的力度来保护环境、优化环境,努力探索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型现代产业化之路,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
在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共同推进下,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的积极支持, 2015年3月29日,《关于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建议》获得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并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正式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守基础。
专家认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填补了淮河流域区域发展战略空白,是实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淮河两岸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