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城|南京老浦口:时光凝滞,岁月停留

2018年10月12日 12:38:5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秋天,空气清冷,阳光温柔,宜怀旧。

  我试图用快门记录发生的小事,用图像挽留美好的天光。背上相机,约了朋友,搭乘100路穿过挹江门,好像驶入了慢镜头。

  下关火车主题公园

  第一次听说下关有个火车主题公园。公园范围不大,设有火车头一枚,展示用绿皮车厢两节,车厢上印着“南京西—北京”,月台上空空荡荡。

  车厢里盘踞带着摄影团队拍摄婚纱照的情侣,穿梭着与娃共度周末的欢乐家庭,偶尔出现几张朝气文艺的学生面孔,静静地取景拍照。

  这是一处贮存与填充记忆的场所。

  如果在你有搭乘绿皮车的青春过往,会在这里嗅到熟悉的味道;如果你仅仅迷恋复古风、偏爱旧时光,也可在这触碰到过去的节奏。

  主题公园视野开阔,风大,不热,可以远观施工中的长江大桥。如果想寻一处清净,建议起个大早,避开亲情、友谊和爱情的包围,一个人沿着江边散步,奖励一段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中山8号渡轮

  我,南京土著,坐船过江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香港念书的时候,我沉迷于轮渡,经常搭乘天星小轮往返中环与尖沙咀。短短8分钟的航程,我短暂停留在波浪起伏中体会漂泊与随性,却不知家乡也有多条轮渡路线。

  因为拍摄,我和认识了十四年的好友靓靓相约过江。中山码头位于滨江风光带,如今修旧如旧,砖红色的墙体很上相,整洁且复古。

  和公交车一样,刷了市民卡,边可体验渡轮了。我们搭乘的中山8号渡轮服役已久,船舱内壁斑驳脱落,塑料的座椅积了灰尘。与其说中山8号怀旧,不如说它老去了,到了该休息的年岁。过不了多久,它便会光荣引退,成为南京市民们一段珍贵的记忆。

  老浦口火车站

  老浦口一带非常配合我们的怀旧路线,从车站路口到沿街商铺,好像被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遗忘了。贩卖塑料暖水瓶的杂货铺,设有长途电话点的报刊亭,站前贩卖的幼年时吃的膨化零食……全部保留了八十年代的模样。

  从老火车站出发步行十分钟,便可抵达铁路道口。该段客运已经停止,货运仍在使用。我们抵达时正好遇见火车进站,黄绿色火车头气势十足,从眼前驶过时,能让每一个铁道控激动不已。

  “七,你看这条推自行车的坡,我爸说以前他会把这个当作滑梯玩,也是够皮的。”

  “桥下这一块曾经非常热闹,车水马龙的,可以说是个小商业中心了。”

  铁道口上方的天桥上,靓靓一处处给我讲解旧曾经的趣事。

  从火车站到居民区,很多建筑已人去楼空,很适合城市冒险者来一发废墟探险。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将被开发改造成铁路主题商业街区,找回曾经的活力。现在的老浦口,正经历一段特别的时间,转型期前的宁静。

  她的回忆

  在中山8号渡轮上,靓靓告诉我她小时候为了学琴,每周都搭乘渡轮往返鼓楼与浦口。这时候,我第一次听说她小时候的事。原来她祖父母是铁道系统的工作人员,年幼时曾在老浦口居住,码头一带曾是“她的地盘”。

  港务公司的精美文具、中山8号的轰鸣马达、铁道路口闪烁的交通灯……这些携带记忆碎片的地方她都如数家珍。

  靓靓是我认识的女孩里非常努力的一个。太阳水瓶、上升狮子,我一直觉得她表面慵懒、内心坚定。在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毅然辞职去英国读书,回国后争取更适合岗位……她不见得会把目标和口号挂在嘴上,但在默默努力,一点点接近自己满意的状态。

  往前走,莫回头,才能达到更宽阔的地方。然而,通过重走老浦口的这次拍摄,我看到了好友怀旧、细腻的一面。我很喜欢的一个自由摄影师说,摄影不仅是记录一段影像,更是记录一种情绪。不知道为什么,我自信地认为抓住了靓靓更自然、柔软的美,那属于她懵懂天真的童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85后的我们也到了可以讲诉“二十年前”故事的年岁。

  年幼时的记忆是模糊摇晃的,它也许遗漏在时光的缝隙,但过去发生过的事,组织拼凑了今天的我们。依托这些旧时的街道、建筑,在适当的时刻,还能捡起来回味一番,也是一种馈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