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积淀中,一提起某个“节气” ,我们就会想到这一节气的事和物,就会想起那些事物沉浸于其中的情思和升腾的意象:惊蛰闻雷,大暑望星,寒露抒怀,大寒团圆......
不过这些情思和意象往往是暧昧的,难以用语言尽述。大型民族舞蹈剧《节气江南》另辟蹊径,尝试通过舞蹈、音乐、舞美去捕捉这些情思和意象,让节气这原本抽象的内容在观众面前一览无余,更让节气笼罩下的诗意江南唯美呈现。
10月9日19点30分,这部剧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古典舞系的演员们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将节气编成舞写成诗 织就江南美梦
民族舞蹈剧《节气江南》一共有四幕↓
望雨—春之期盼
听风—夏之渴望
追月—秋之情愫
迎雪—冬之憧憬
它描绘的不单单是二十四节气下的江南美景,同时也讲述了一对恋人相知相恋相守的一生。
第一幕“春之期盼”以惊雷开场,伴随着一场雄壮威武的“雷神之舞”,春之序曲由此展开。
在和煦的春风里,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门前扔沙包玩游戏,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奔跑着放飞“金鱼”风筝。
与此同时,花绢伞在舞者们手中微张轻旋,让你感受到春的憧憬。
第二幕“夏之渴望”始于“赛舟之舞”。
已经长大的男孩女孩于此刻相识,他们在小暑时分盛开的荷塘里嬉戏,在萤火虫的环绕下耳鬓厮磨,感情不断升温。
第三幕“秋之情愫”重点表现了收获的喜悦,众多舞者仿佛置身于稻禾的收割之中,禾秸随着膀臂上下挥甩、左右翻飞。
而此时,男孩和女孩的感情也随着果实的成熟而愈加浓厚,他们在秋日下跳了一段情意绵绵的双人舞。
随着秋之落幕,第四幕“冬之憧憬”接踵而至,在瑞雪之下描绘着家庭的团圆、人生的圆满。
从“立春梅香十里远”到“冬至瑞雪兆丰年”,该剧想要表达的是: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坐标,亦是生命的坐标,伴随着节气的轮回,生命也愈加丰富完整。
非遗元素融入 呈现更立体的江南
《节气江南》对江南美景和二十四节气的呈现是立体的,除了各种具有节气特征的舞蹈动作设计之外,还离不开各种非遗元素的“加盟”:
开场表现“惊蛰”的“雷神之舞”中,运用了高淳跳五猖中的“傩面”元素。“傩面”本是一种民间流传的面具,一般用来表现神灵或者鬼怪,样貌多剽悍、粗犷、凶狠。因此,用“傩面”来象征雷神,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百姓心中对雷神的敬畏。
在第一幕的尾声,为了体现江南之“香”,还运用了“茶艺”元素。品茗者是一位姑娘,她在一方茶几上独斟自酌,但却让人透过窗棂屋檐,融进了清香四溢的江南!没错,茶香也是江南的特征之一。
“龙舟”元素则出现在端午之际,演员们摒除了实体的龙舟道具,而是巧妙地采用了队形的变换来构成龙舟的外形。
众多非遗元素的加入,从声、色、味、形等方面立体地刻画出了多面的江南,纯粹的舞蹈变成了一首内涵更为丰富的舞蹈诗,观众在欣赏演员们舞蹈表演的同时,更能在这些元素的衬托下体味到别样的江南。
幕后故事:为节气江南奋斗的日夜
节气江南的舞蹈演员都是南京艺术学院古典舞系的在校生,导演顾芳是他们的老师,在演出之前,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节气江南》的导演顾芳。
Q:为了这次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表演,节目又做了哪些调整?
顾芳:这一次表演,我们在音乐、舞段、舞美上都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在舞美上新添了一个投影的互动。在二幕端午这一块,我们在少年男女的交流配合过程中,对后面底幕上的黑白投影做了一些呼应的改动,与皮影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古法的表达,挺好玩的,在舞蹈的舞台上不是太多见。
其次,由于演员伤病的原因更换了演员,因此在舞蹈动作上也做了一些变动。
最后,为了更能体现江南的主题,在音乐的声效、配器上也略做了调整,使舞台呈现更完美。
Q:刚刚过去的国庆,你们是如何为了这台节目冲刺的?
顾芳:今年的国庆,我们只休息了1号2号两天。剩下的时间,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学校排练的。即使中间有的孩子受了伤都没有缺席,只是排练时稍微收了一下动作。
《节气江南》舞蹈演员国庆节排练照片
大家每天的日程安排是早晨9点进教室,车轮战,一幕一幕捋,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没问题就继续,中途也不出教室,就在教室订盒饭,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都一直呆在教室,非常辛苦。
Q:排练这部剧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挑战?
顾芳:这部剧从去年11月份精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期间,孩子们牺牲了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假期在排练,真的很努力。虽然他们对舞台的适应度和表现力在一次次表演中都有提高,但是因为每一次表演完专家都会对我们的节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会有选择的去修改,所以对孩子们来说每一场都面临着新舞段的调整和介入,这是最大的挑战。
(记者/王烨)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