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畔助学人——宾玛拉初 | 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2018年10月05日 18:41:1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国大地沧桑巨变的40年,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40年。伴随改革开放脚步成长起来的人们,被时代推动,亦推动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担当者、亲历者、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样本。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报道,为你捕捉新时代下鲜活多彩的中国面孔,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逐。


第十五集《泸沽湖畔助学人——宾玛拉初》完整视频

  我叫宾玛拉初,今年26岁,朋友们喜欢叫我小米。我是云南省永宁地区一个公益助学基金的专职义工,我的工作是走访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些年来,国家对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扶贫投入力度比较大,有住校生补贴、困难学生补贴等等。所以我们帮扶的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希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走出大山。

  现在我们基金会助学这块做长期义工的只有我,主要工作是在寒暑假的时候进山,了解山区孩子的真实情况,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帮扶力度。

  我上学时,也是丽江永宁爱心帮扶中心的助学资助对象。初二时父亲不在了,我和哥哥两个人要上学,家里经济很困难,我们都面临辍学。

  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杨晓松老师,也就是丽江永宁爱心帮扶中心创始人,带着助学的一线义工来我们家家访,从那时开始我受到助学资助,一直到高中毕业。

  我大学毕业后,杨老师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回来做短期义工,我当时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再回到家乡,后来就发现自己真心喜欢上这份工作,就一直留到现在,将近三年了。

  我最高纪录是一天访过十多个学生,但有一次因为路太远太绕,抄近路也走了三个半小时,所以一天只能访一个学生。

  到山里去家访的时候,最困难的是交通,很难搭到车,即使搭到车,路上也可能会遇到塌方、泥石流。

  2018815日,我们去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山区地处小凉山深处家访,那是美丽的泸沽湖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高原乡镇,但是交通极为不便。我们在去的路上就遇到了塌方,只能步行继续前进。走了三个半小时山路才到达山顶。

  也许大部分人无法想象,上学对于一些山区家庭来说,真的是沉重的负担。我们去小凉山家访的这个孩子,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外出务工,务工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当天家访的另一个家庭,连900元的学费也很难拿出来。

  那天我走访了五户申请助学的家庭,有四个孩子有望获得资助。

  身边很多家人朋友不太理解我为什么做义工,我哥哥觉得山区的环境太危险,又要常年在外奔波,经受风吹日晒。他们觉得既然我上了大学,就应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其实我自己也考虑过,为了我自己的发展和以后的家庭,我是否应该继续做下去。

  我一毕业就回到了永宁助学,没有其它任何工作经历。但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我离开了永宁助学,没人来接班,这些孩子们怎么办?

  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以前的一个义工老前辈他说过一句话,助学就像农民播种,种子总会茁壮成长的,我们只是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他们一把。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更多山区孩子,不因贫穷而辍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奋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编者手记:

  2000年丽江永宁爱心帮扶中心成立以来,累计资助了2526个孩子,已有200多个孩子大学毕业。2018年夏天,宾玛拉初走访了172户山区家庭,其中92个孩子已受到资助。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宾玛拉初有她自己的答案。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样的无私是一种莫大的奢侈。26岁的她,就像泸沽湖一样美丽而纯净。

  进入专题,了解更多>>

  我们正年轻——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编辑/黄河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