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医术!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来宁学医

2018年10月05日 14:07:47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哈雷正在读片。 哈雷本人供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到南京学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近3年来,仅南京医科大学就招收沿线国家学生341人,生源涵盖印度、泰国、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等40多个国家。他们不仅传承了南京精湛的医术,也将南京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回了故乡。

  他从本科读到博士,“愿所学填补国内医疗空白”

  正在东南大学医学院读博的哈雷来自阿富汗,到南京11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哈雷至今记得第一次踏入南京时的感觉,“2007年10月3日,我从阿富汗来到南京,是南京地区的第一个阿富汗留学生。”

  哈雷性格开朗,很快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中文说得一天比一天溜。在南医大读完临床医学本科后,他考上了东南大学医学院读研,导师是中大医院普外科石欣教授。去年他又开始攻读博士,中大医院肝胆胰外科周家华教授为其导师。

  “阿富汗饱受战乱,创伤救治医疗需求显得更迫切。手术台上,切开、缝合都交给哈雷完成。而腔镜等高精尖技术,倒不是他最需要学的。”周家华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带教了3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看到他们能把所学带回祖国,救治生命,我感到无比欣慰。”

  回国后,哈雷想和堂弟们开一家医院,“我们当地医疗技术落后,心脏、肝脏、胰腺等大手术都做不了。我期待学到的能填补阿富汗医疗上的这一空白。”哈雷说,他堂弟比拉力也来到了南京,目前正在东南大学医学院读研。

  她舍不得离开南京,“这里的技术已经世界领先”

  黑头发、黄皮肤、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Janesya Sutedjo(中文名郑乃霞)如果不特意介绍自己来自印尼,走在人群中,谁也不会觉得她是外国人。

  2012年,郑乃霞在苏州大学读完5年半的医学本科来到南京医科大学读研,专业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6年又开始攻读博士,导师是市第一医院血管介入科主任顾建平。

  在南京生活了6年,郑乃霞说她已经爱上这座城市。毕业后,是留在南京还是回家乡?郑乃霞表示还没有想好,“南京的医疗技术远远强于我们当地,如果要不断精进自己,留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但我又想用自己所学为家乡人民解除病痛。”郑乃霞说,在第一医院临床学习期间,她碰到过好几名印尼的心脏科医生在这里进修,“他们都认为,中国的医疗技术很强,心脏导管介入技术等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和郑乃霞同在市第一医院骨科进行临床学习的Mujtaba_ansri(中文名李俊)却很坚决,“下个月博士课题就结题了,我将第一时间返回国内。”李俊来自印度,来南京已经14年。李俊告诉记者,印度的私立医院发展得更好,他回国后,想选择一家好的私立医院当一名骨科医生。

  他让家乡一批疑难病患获得新生,“我喜欢中医”

  “回去后,有什么问题,就去你们当地的同善中医院,找我的学生温子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金小晶给一位从马来西亚远道而来的肝硬化病人看完病后,一再叮嘱。近年来,金小晶带教的外国留学生有10名左右,来自马来西亚的温子俊就是其中之一。

  “我喜欢中医。中医在我们当地很受欢迎。”这是温子俊选择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的理由。让他坚信这一选择无比正确的是,他一个肝硬化晚期的亲戚,在当地医院和新加坡医院宣布必须花费300万美金“换肝”后,经过金小晶的治疗,

  竟然神奇般地重返工作岗位。这个亲戚身体好转后,在马来西亚组建了肝病患者群,还成立基金会,先后资助20多位马来西亚的肝病疑难患者来南京治疗,市中医院也因此多了一间“国际友谊病房”。

  金小晶告诉记者,近年来,很多马来西亚的患者来找他看病,他也会被邀请到当地帮助看病。他的病患们在马来西亚治疗时遇到什么困惑,他除了电话指导,还会让他的学生们为病人做好服务。
      (来源:南京日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