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庆祝改革开放40年】常州高新区:筑巢引凤 打造"智造高地"

2018年10月04日 18:21:39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导读

开发区是江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大局、推动改革创新与发展的主阵地和试验田。改革开放40年来,这片处于开放前沿的发展高地,以不断的思想解放和奋楫实践,推动了一个又一个全国"首创",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最具说服力的比较优势。全省13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开拓者。从10月1日起,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系列报道《走进改革开放第一线》,讲述40年来,发生在全省开发区的拼搏与奋斗、探索与创新,以思想解放的力量源泉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行。

  创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江苏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成立26年的常州高新区紧扣人才优先战略,打造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前不久,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化效率连续第18次刷新世界纪录。以创新驱动发展,是天合光能在行业"寒冬期"学到的重要经验。

  天合光能董事长 高继凡:”2010年光伏行业经历了7年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全国各地去设厂。简单的规模扩张肯定是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在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时间,很多的光伏企业淘汰破产了。“

  天合光能意识到,盲目扩张低端产能只能是死路一条,唯有创新才能实现突围。但创新需要的研发人才,地处常州且行业排名一般的天合光能却一时吸引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常州高新区决定与天合光能一道"筑巢引凤",这个"巢",就是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光伏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努力争取,2010年,全国首个在企业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合光能。

  光伏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电池研发中心主任 陈奕峰:“在光伏行业里面,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只有2个,所以这个对中国光伏行业的人才是起到了一个很大的积聚作用。”

  很快,一大批全球顶尖人才集聚天合光能,企业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技术助力天合光能在行业寒冬期实现逆势上扬。

  江苏台记者 黄蒙:“天合光能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常州高新区的转型升级,从1992年建区到现在,常州高新区历经了工业带动、贸易带动一直到现在的新城带动,而这些转变的背后,反映的是当地创新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人才的日益重视。”

  把人才作为"第一抓手",常州高新区拿出"真金白银"优化创新环境:先后出台24项各类人才政策,与创投机构合作设立总额11亿元的人才基金,拿出15亿元支持动光伏、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人才引进。

  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杨永岗:“科技创新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每一次都有政府的身影。(后来)当我们取得一定成果,许多高投入高资金挖我们到外地,我们一概没有去,就是想回报我们当地。”

  常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 吴雪强:“创新驱动发展这个路,它本质上就是人才发展。从2006年到2014年再到2017年,我们人才政策在不断地进行优化,最终形成集成化的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保姆式"的精心培育、实打实的资金支持,让常州高新区迅速集聚起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图表)到去年底,全区引进、培育了50支项目团队,打造形成了1"诺奖"、6"院士"、10"千人"及20"龙城英才"领衔的近500人的高水平研发队伍。而依托强大的人才资源,常州高新区的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特色产业分别进入国际、国内前端,成为领跑行业的产业地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实现持续创新成长,目前常州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9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80亿元。

  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陈正春:“常州高新区成立26年来, 我们深深感到人才是第一资源 ,也是创新的第一动力 。我们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营造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 培育人才的,让人才创新创业能够成功的创新生态。”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张正 常州台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