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
南京博物院都会迎来观展高峰
一边享受休闲假日,一边陶冶情操
已经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近期,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开放
展出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
将带给大家别样的《印象南京》
这个国庆节,来一趟穿越之旅吧!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漫长的历史浸润着南京古城。
在距今最近的一个历史时期——民国,
当时的南京城是怎样的面貌?
与今天看见的南京有多大差别?
现在就考考您,
这两张老照片,您能看出是现在的哪里吗?
它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曾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多少南京人小的时候,周末游玩都要到这里。
它是南京秦淮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每到元宵佳节这里都人山人海,这里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您是否在民国馆的咖啡店里喝过一杯咖啡?或在照相馆里拍摄过一组复古照片?但您可能不知道,在这两个房间的楼上,还隐藏着开馆以来从未开放过的二层空间。十一黄金周期间,将带给大家别样的《印象南京》。
印象南京——民国老照片展 1912-1949
为什么展民国老照片?
民国时期的南京城市印象是民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民国的政治、人文、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民国南京的时间轴线和历史地图
能看到哪些展览内容?
展览将用照片配以文字和图像资料的介绍,以影像说明城市历史,给观众更好展示南京的地域文化。本次展览选用民国时期南京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国建筑、城市面貌、人文生活五类照片,并进行民国时期与现在同场景照片的对比,让大家了解到南京城市的发展变迁。
01
自然风光
南京城市的地理环境依山傍水,东以钟山为屏,西以石头城为障,北以长江为险,南以秦淮河为带。境内山水城林,自然环境优越。
02
名胜古迹
南京为六朝古都,历代遗存丰富,分布有古代遗址、宫殿、寺庙、陵墓、石刻、城墙、园林等多种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代表着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03
民国建筑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城市建设规划了蓝图,随后建成了许多优秀的民国建筑,有政府行政机关、文教、商业、宗教、公馆、革命纪念建筑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极具时代特色。民国建筑不仅是当时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南京保持至今的重要城市名片。
04
城市面貌
民国时期南京城中既保留着明城墙、老街巷和民居的旧貌,又出现了规划新建的城市广场、交通主干道和新建筑。从多个区域和城市全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风貌。
05
人文生活
夫子庙熙攘的商铺、老城南狭长的小巷、新街口新建的邮局和影院,既有浓重的市井气息又表现出新生活的风尚,居住和活动于其中的人群以各自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表现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06
古今对比
百年风雨,南京城经历了许多变幻,时间的变迁促生了城市空间的发展,而历史建筑则是凝固不变的经典。
是谁拍的老照片?
摄影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也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人士来此拍摄了许多有关南京城的影像资料,尤以民国时期拍摄的最为全面详细。当时拍摄南京影像的摄影者有朱偰、郭锡麒、德国的赫达.莫里逊等,政府部门也组织拍摄了专题影集,记录下一些已经消失的遗迹和与今天不同的人居生活方式。
《总理陵园小志》1933年,郭锡麒《南京影集》1933年,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1936年,国民政府社会部《南京游览手册》1947年等
朱偰(1907—1968),浙江海盐人。1932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回国,曾任中央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管会副主任等,长期致力于文物保护,在1932年至1935年间拍摄南京文物古迹照片两千多张,著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
郭锡麒(1896-1976),广东中山县人。1914年开始摄影创作活动,是最早的摄影组织“华社”成员之一。1948年中国摄影学会在南京成立,郭任理事。1933年出版了由他拍摄的《南京影集》,记录了南京定都后的新风貌,也是国人拍摄的最早的南京照片资料集。
赫达.莫里逊
Hedda Morrison
(1908-1991),德国女摄影家。1933年至1946年在中国生活, 1944年夏在南京拍摄了近千张照片,于1945年出版了中文和德文版影集《南京》。 赫达.莫里逊去世前将她在中国十三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民国时的进口相机:
德国徕卡相机
美国宝丽来相机
最后的彩蛋
再为您展示几组古今对比照,看看南京城的变化:
▲南京城东南角古今对比▲
▲鼓楼广场古今对比▲
▲玄武湖鸟瞰对比照▲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