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盐碱地要收成——张树寅 | 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2018年10月02日 18:14:0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国大地沧桑巨变的40年,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40年。伴随改革开放脚步成长起来的人们,被时代推动,亦推动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担当者、亲历者、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样本。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报道,为你捕捉新时代下鲜活多彩的中国面孔,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逐。


第十二集《向盐碱地要收成——张树寅》完整视频

  中国有近十四亿人口,如果仅按照每人每天需要吃0.4公斤的粮食计算,每天我们中国人就要吃掉55万吨左右的粮食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我叫张树寅,是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一名从事水稻育种的工作者。我要解决的是未来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挑战不可能,让盐碱地里飘起稻花香

  海水稻是一类耐盐碱杂交水稻的俗称,就是具有一定盐碱度耐受性的特殊水稻。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同时很少患普通水稻所患的病虫害,基本也不需要农药,因此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3亿亩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情况下,这些盐碱地如果都能够种上高产量的海水稻,那么粮食的产量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我们团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育出能够用海水直接浇灌的高品质稻米种子,最终将盐碱地变为沃土。这个事情在过去被视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田间选育伴随着煎熬,失败率高达95%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研发耐盐碱水稻已有年,经过一千多次田间试验,获得的中间材料(未正式审定成为正式品种前称之为材料)三万多份。每播种一份海水稻试验材料,我们都怀着一种播种希望的心态。从出苗到收获,我们会全程跟踪、精心管理,一亩试验田可能种有几万稻株,查看长势时甚至需要一株一株扒开看。这个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未知的

  2017年我们共试种了三百多份水稻材料,其中仅有几份表现较好,淘汰率达95%。一个海水稻品种,进行杂交8代后,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品系。每一代就是一年。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你的工作量,不过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煎熬,因为你发现做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得到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是相反的。

  不过,越是困难重重,越能激发人的斗志。借助海南优越的光热条件,我们已经成功将海水稻的选育进程从八年缩短为四年。这是因为,北方的冬季时间,在海南依旧可以加种一季作物。位于青岛的第一代试验海水稻收割后,我们会将种子带到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进行扩繁、杂交,明年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

  “80后”袁隆平奔走田间的身影激励着我们前行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还是有令人振奋的消息。20179月,青岛海水倒研发中心首批海水稻开始收割评测,4个材料的亩产测产都突破了400公斤,其中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620.95公斤,远远超过预期。当天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对这个成绩给出了“优秀”的评价。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袁隆平院士是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也是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尽管已经88岁高龄,袁老却戏称自己是“80后”,工作干劲一点不输年轻人。现在他依然会在稻田间奔走,像导师一样指导我们。

  袁老有个“小目标”:2020年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按照每亩增产最低300公斤来算,每年可以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养活8000万人口。这个宏大的愿景,激励着我们团队相互勉励、不断突破。

  不同于父辈,我与土地之间是幸福的羁绊

  我父母一直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这种滋味,他们算是尝尽了。他们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土地。

  然而,谁也没想到,我的工作乃至梦想都与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研究生时期至今,我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水稻。女儿两岁了,我给她取了个小名叫“苗苗”,禾苗的“苗”。

  虽然说还没有脱离土地,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但我觉得前途是很明亮。尤其是看到自己播下的种子破土出芽、结上果实的那一瞬间,你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人生目标就是选育出来一到两个海水稻品种,然后推广出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觉得一粒种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仅仅表现在它的生命力上,更有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编者手记】      

  随着城市化不可逆转地推进,一批又一批的人们远离土地。然而,有一个问题,总能将我们的目光拉回,那就是吃饭问题。

  平常的一粒稻米,牵扯着国家的安全大局,蕴含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所付出的艰巨努力。当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与张树寅的身影交织在田间地头,我们看到了科学巨擘的谦卑与勤勉,也看到年轻“80后”的选择与坚守。

  有了两代人的接力筑梦,相信盐碱地上涌起金色稻浪的美好图景,很快呈于眼前。

  进入专题,了解更多>>

  我们正年轻——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编辑/刘静)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