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走进改革开放第一线·苏州工业园区

2018年10月01日 19:14:47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苏州工业园区是如何从一片荒芜之地,打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成功范例的?

  在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上同时接入了20多个部门、60多套应用,让全流程网上审批得以实现。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平均每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户。

  行走在278平方公里的园区,8万多家企业在此落户。截至2017年,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277个,经济总量达2388亿元。与1994年成立之初相比,分别增长了204倍和217倍。

【敢闯敢试 昔日农田变身国际合作先行区 】

  那一年,这一片土地上,生长的还是水稻和鱼虾。苏州凭借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新加坡政府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我国第一个跨国合作园区应运而生。之后的24年,"首批吃螃蟹"的人们不断在这片"试验田"上大胆探索。园区成立伊始,就打破国内开发区"边建设边规划"的惯例,一次性端出70平方公里的新城布局,避免"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开发。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原副书记潘云官说:“一张蓝图贯穿到底 我们不能轻易动规划。园区请专家治理,党政一把手不去干预,企业进入园区不迁就,这个好多地方做不到。”

  此后,园区每年派人到新加坡"取经",大家陆续带回了"敲门式"招商、一站式服务、"亲商"理念等先进经验。这些当时的超前做法成功吸引了外商关注。三星,日立、礼来、欧莱雅、松下……24年间,84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三星(苏州)半导体公司副总经理李成春介绍:“到实地考察以后,地面上看不到任何痕迹,但是在地底给你铺好了基础设施。对企业来讲,建设成本可以控制在最低,种种优势让总部下定了决心。”

  一切为企业着想,园区大胆创新主动作为:由于苏州没有机场,当时跨国企业的原材料空运来必须经过上海海关。为了提高效率,园区在国内首创了"货物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让企业可以在苏州交货、报关,把物流时间缩短30个小时,成本降低三分之一。类似的"先行先试"在园区不断涌现。首批出口加工区、首个综合保税区……一连串的"首创"和"第一"为园区营造出"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展环境。到2004年,园区已创下"一天1个亿的GDP,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惊人成绩。正当大家效仿它吸引外资的经验时,园区却打破思维局限,在转型升级上迈出新步伐。

  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主任孙扬澄告诉记者:“当时的园区领导意识到,不能光靠开放型经济 ,应该着眼于要有自己内生型的企业和技术,因此就积极部署了创新型经济。”

【创新引领 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

  创新,开启了园区"外转内、量转质"的改革之路。然而,此时的园区"一无高等院校、二无科研院所",如何补齐短板?一揽子招才引智的措施接连生效:建成纳米科技园、生物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实施领军人才计划、成立创业引导基金……园区逐步构建起创新生态,招商思路也从"移大树"变为"育新苗",一批批自主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

  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助理兼平台副总经理郎海舰说:“研发需要长期的技术研究,政府在办公区域、办公室、领军人才的薪资方面给了很大帮助。”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54%提升到71%,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到产值迈上1500亿大关。在2017年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园区综合排名和科技创新指标均位列第一。凭借"勇于争第一、敢于创唯一"的精神,苏州工业园区在24年间完成了从农田水乡到对外开放窗口,从"世界工厂"到"东方慧湖"的华丽蜕变,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为江苏和全国改革试验、开放创新再探新路。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认为:“保持敢闯敢试的精神,打破固有思维和原有体制机制的障碍,推动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争当中国改革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区,把高质量发展路子走稳走实走好。”(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郭艺 亓晨 张正)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