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大学校长李涛:数字化人才标准是全球性课题

2018年09月29日 16:19:06 | 来源:环球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迪】“数字化时代或者智能时代,面临的第一大课题就是数字化人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目前,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现成的答案。”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对环球网科技记者解释道,“以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还不能定义什么类型的数字化人才是最有价值的,那么对于高等教育也好,企业培训也好,这就成了中国乃至全球所有院校和企业正在面临的严峻课题。”

  什么样的数字化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采访中,李涛告诉记者一个惊人的数字: 仅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未来3年,我国将上马26条半导体芯片产品生产线。到2020年,半导体从业人员数量预计达到70万,缺口40万。目前教育部批准的26所设置微电子专业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

  他进一步说明:“基于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对人才的需求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不够的。尤其是数字化人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生事物的出现,这种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除了数字化人才短缺,尚未界定清楚的数字化人才需求的标准更是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课题。未来,在数字化人才的时候,哪些专业需要缩减,哪些专业需要扩张,这都是需要探讨的。”李涛介绍称,新华三大学愿景就是培养数字化人才,我们立足于公司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包含云计算、大互联、大数据、信息安全和安防等推出了四大解决方案:数字化领导力解决方案,数字化专业赋能解决方案,深度校企合作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实训室解决方案。

  9月21日,在第十五届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作为致力于数字化人才教育实践创新的企业大学,新华三大学应邀出席并被授予“亚洲教育贡献奖”,以表彰新华三大学建立起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输送与继续教育的完整体系,它在满足高校学生、企业普通员工、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领导等不同层级人才不同阶段的进修需求,以及实现高校、新华三大学与用人企业间的高度联动与协作,缓解数字经济发展中数字化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中做出的贡献。

  谈及新华三大学近年来提出的“数字工匠”概念,李涛表示,“其实,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素质和品格,而不仅仅是技术。我们培养的人才叫数字工匠,那么,在校企合作中,也不仅仅是教技艺,一定是从育人角度去考虑,要有工匠的品格,要把这种精神输入到人才中去。”

  谈到数字化人才,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李涛告诉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成本问题。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可以把产品线、人力资源、财务、库房以及远端服务等方面的数据打通,是一种真正的数字化状态,但对企业而言需要很大的成本投资。

  第二,标准问题。现在中国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工业信息化,面临底层设备的数据难抓取、标准不统一,形成了数据提取和分析的壁垒。

  第三,人才问题,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现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对于巨大人才缺口的需求。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一旦数据被抓取上来,就存在丢失以及上云后的安全性等问题。

  新华三大学在数字化人才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

  提到工匠精神,李涛不禁说到德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案例。“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对职业人员的培养非常具有实操性。而且,德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跟工人收入差距没有那么大,有些人从选择职业的时候就相对自由,不管是工人还是工程师,都把自己的那套工序做到极致。我看有一个老人,做一辈子工人,就是做到工匠的水平,特别严谨。”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现行的方式也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步伐。以教材为例,传统的指定教材从写作到出版要数月之久,但出版以后,产品的版本可能已经由1.0升级到了3.0,从而造成滞后现象。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怎样契合学生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怎样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切合实际和场景,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李涛以新华三大学今年新开发的课程模式举例,“之前老师在课堂上是教学、留作业,然后学生到实验室、回家写作业。但是能不能变一种方式,课堂上老师的作用变成跟大家讨论和引导学生。比如,一门课可能需要八个知识点,我们把八个知识点构成的学分模块化,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开发出一套场景化的任务订单模型。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带有游戏性质的学生自发进行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个教学的创新,我们叫数字工坊,也是我们培养的数字工匠的重要创新点。

  “现在,我们真正希望做的是把企业培训向教育领域转型。培训和教育是两码事,它们对于知识的系统性考虑跟培训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转型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如我们现有的老师们如何提升教育水平。我们的科技人员、产品线研发专家善于把厚的东西讲薄了,这也是产业对我们的需要;但是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怎样把薄薄的几页课件展开讲,让学生理解透并掌握,这个需要培训。”李涛指出,把知识和技能拆开、揉碎,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再进行场景化的任务设置,这是新华三大学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谈及未来规划,李涛告诉环球网科技记者,“新华三大学有一个梦想,就是办一所实体大学。现在大家都知道,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依赖于产业,谁能把教育办起来,谁能把产业办起来,把年轻人吸引来,这个区域才有价值。未来,数字化人才会代替土地价值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希望抓住政府转型和产教融合的机遇滚动发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