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经济总量超10亿,头顶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个头衔,常熟蒋巷村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发展,最重要的,靠的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毫不迟疑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改革开放40年来,蒋巷村3个产业协调,5个文明同步进步,村强民富,没有党组织,他只能好一个阶段,不可能走到今天。”
老常说,40年来,大家谈论的常常是蒋巷村的成就,但困难何尝不多?
“从农业上,当时农民温饱都没解决,穷水恶土,就是如何治水改土,当时是挑灯夜战。到工业缺人才,缺资金,特别我们当时还缺脑袋。”
这些时刻,总是党员干部冲在前头,带领老百姓攻坚困克难: “也就是我们回到90年代初,当时开会就讲聚精会神抓党建,蒋巷村特别是形成了共识,齐心协力,大家万众一心这个局面。”
日子好过了以后,新问题又出现了:拆旧房,盖新房时,许多村民不适应规划思维,不愿放弃旧房;村集体企业转制的时候,更是有许多老百姓不理解。这时,又是党员干部主动往后排:分新房时,常德盛没拿一套房,企业转制时,他放弃了本来可以拿的几千万股份: “蒋巷村到今天为止,我们遗留问题可以说极少,为什么呢?就是党组织带领蒋巷的党员干部,上把党的政策用好,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立党为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攻坚克难,问题导向,所以一个一个解决,使人民在改革发展中,看到的情况越来越好。”
蒋巷村每天都在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但蒋巷村党组织的新生力量,已经成长起来。89年出生的平洁是蒋巷村妇联主席、团总支书记,2016年7.1建党节时,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新时代如何搞党建,80后的她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都讲思想大解放,青年这一块还是比较注重软实力的提升,现在年轻人看得比较多,对他们感兴趣的还是要有一些亮点,我们网格支部现在分了4个网格,企业是两个网格,还有一个幸福新家园联合支部,然后是旅游加党建这块,再成立一些志愿者队伍,不管是服务老年人还是服务游客这块,再创建这个品牌。”
(多年来,蒋巷村形成“以老带新”党员干部传帮带机制,村里的青年党员干部与常德盛书记结对,请他传授经验)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钱一鸣 编辑/国正)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