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转40年】张尔栋:老电教人眼中的教育变迁

2018年09月10日 15:17:25 | 来源: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9月10日)是教师节,记者带领大家认识徐州一位有着近42年教龄的老教师,张尔栋。四十多年来,张尔栋一直致力于发展学校的电化教育,他也作为一名亲历者、实践者、推动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的发展与变迁。

  回想起以前上课的情景,79岁的张尔栋老人记忆犹新。1960年,年轻的张尔栋被调到青年路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当年简陋的环境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老师们的"三大件"。一次张尔栋无意中发现了一台报废的老式幻灯机,这让他如获至宝,先对幻灯机进行修复,又从少年宫借来很多幻灯片。

  张尔栋说:“我突然发现其中有一套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幻灯片,我按照课文内容挑了大概5幅幻灯片,这个效果相当好,学生非常欢迎。”

  随后,张尔栋又陆续改造制成了讲台式幻灯机,并引进了简易投影仪。到了70年代,录音机的出现,又让张尔栋对电化教育的尝试取得了新突破。

  张尔栋告诉记者:“老师的课文朗读我录下来,然后到电影院录下电影音乐音响效果,回来根据课文需要剪辑。比如说滔滔的河水声、枪炮声、冲锋号声都给加上形象的音乐,两个录音带同时播放。”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学校里又添置了录像机和彩电。张尔栋和老师们把电影转录、编辑制作成教学录像,结合着教学课本,录成录像教材供老师们使用。"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1984年,邓小平这样寄语青少年科技创新。也就是那一年开始,张尔栋为孩子们采购了计算机,用于辅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并将计算机里的教学程序,应用到课堂教学。

  张尔栋说:“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发展快,整个世界科技发展那么快,我们将来这些孩子出去以后能不能跟上这些形势?你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20世纪90年代,在陆续建立了摄录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调频广播等系统后,徐州青年路小学又开设了电脑课,建立了校园网络。2000年以后,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2014年,学校引入物联网,让教学更为智能。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学校的电化教育发展也日渐先进、日益完善。

   张尔栋表示:“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好的时机。我们就要千方百计的赶上,甚至适度超前这个浪潮。这不光是我们学校的希望,也是家长的需求,更是社会和国家的需求。”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晗 编辑/国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