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擦亮“尊师重教”的节日底色

2018年09月10日 09:53:5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张小草

  又是一年教师节。广大教师们手握三寸粉笔、甘守三尺讲台,兼具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担当,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感恩与尊敬。教师节设立的意义,即是为了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唤起人们对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承与重视。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老师的称谓,从春秋时期的“夫子”、东汉的“西宾”,慢慢变为如今的“园丁”、“蜡烛”、“灵魂工程师”。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没有改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尊师重教”不应成为记载于史书中的成语、束之高阁的“大道理”,而应被赋予更多内涵,成为当下教师节最鲜明的“底色”,焕发出新的魅力与价值。

  擦亮教师节的“纯粹”底色。一段时间以来,为求得老师的格外“照顾”,“送什么”、“老师收没收”成了很多家长在教师节考虑的“大事”。原本简单表达心意的“送礼”变得“复杂”,使得家长们、孩子们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也给老师平添了许多精神上的困扰和疑虑。这些显然都背离了节日设立的“初心”。实际上,礼物的贵重与否、价格几何,与对老师的感恩与祝福程度并无必然联系。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相比于令人惶恐不安的各种“大礼”,学生的成长进步、家长的尊重理解,才是最简单也最贴心的节日礼物。因此,在节日这一天,不妨亲手制作几张卡片或献上几句真诚的祝福,让教师节回归简单与纯粹。

  擦亮教师节的“文化”底色。学者必有师。在我国,无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歌颂,还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无限感恩;无论是张良的“拾履拜师”、杨时的“程门立雪”,还是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的佳话、陈毅的“马门立雨”,从古至今,人们对老师的赞美与尊重始终都在延续。当下,不少地区和学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教师节,或举行座谈、或表彰先进、或开展慰问……然而,我们在增添节日仪式感的同时,不妨为节日注入更多的文化韵味,通过学习先贤们的经典著作与思想,追溯尊师重道的传统魅力,在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上,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尊师文化。

  擦亮教师节的“激励”底色。《荀子·大略》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最圣神的职业之一,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其品德的优劣、学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和国运的兴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然而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收入十分微薄,工作却更加辛苦,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因此,在庆祝节日、礼赞教师的同时,更应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坚守在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们,提供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营造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让教师真正成为最令人骄傲的职业。

  三尺讲台虽窄,能树起栋梁之才;三寸粉笔虽短,能成就桃李天下。尽管教师节每年只有一次,但对广大教师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的感恩、对知识与教育的敬畏与重视,却远不止于这一天。让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多一些简单纯粹、多一些文化韵味、多一些激励关爱,使“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传承与发扬中更具魅力与价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