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车平台成性骚扰工具,O2O模式不是免责借口|荔枝时评

2018年08月28日 14:55:4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敬一山

  (作者敬一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温州女孩顺风车遇害案之后,多起滴滴平台司机对女乘客的性骚扰事件被曝光。不少司机似乎把约车平台当成了“约炮”工具,时刻在寻找机会“下手”。这种平台被异化的情形,甚至不止发生在拉客的滴滴上,连拉货的“货拉拉”平台,也被曝光有司机用“性骚扰+人身威胁”,吓得女孩20多天住酒店不敢回家。

  从顺风车悲剧到货拉拉性骚扰事件,有个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共同点——司机通过和用户的协商,取消线上订单,改成私下交易,用业内的话说,这叫“跳单”。有滴滴顺风车司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取消订单、私下交易是圈内潜规则。在这种情形之下,面对公众谴责,滴滴和货拉拉们可能会觉得更委屈,他们只是O2O的平台,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很难做到为交易双方的安全负绝对的责任,尤其是在双方还绕过平台交易的时候。

  事实上,在上次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在几次声明中就含蓄表达了这层意思:平台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订单量很难实行充分的安全监督。所以,他们承诺的各种整改,被又一次的悲剧证明为空话。可是,尽力了做不到,那是能力有边界;连努力整改的迹象都看不到,只能推断是平台的态度或者价值观有问题。一个做O2O生意的平台,真的可以保持“技术中立”,而不尽到安全监管的责任吗?

  显然不能。因为在现实中,平台从来就不可能是“中立”的。因为在司机和乘客之间,无论是从信息占有、还是能力对比上,司机都是占有优势的。如果在司机和乘客之间,平台完全“中立”的话,实际上就已经是偏袒司机一方了,这是牺牲乘客利益来维持生意的扩张。

  当然,所谓的“中立”,从生意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管制环境下,出行领域本身就是供需严重失衡,一个平台吸引到更多的司机,才是服务能力的证明。至于乘客,总是不缺的。这是平台对司机审核不够严格、对乘客投诉不够积极的深层背景。

  换言之,平台在安全管理上绝对不是“没能力”,更可能是从内心觉得“没必要”。一个最简单的例证,网上多起对滴滴司机的投诉,如果是通过滴滴内部平台所得到的反馈,普遍是消极的,几乎没什么效果。可如果乘客利用微博等社交平台,把事情闹大之后,滴滴往往就能快速封禁账号。货拉拉平台也是如此,那个被骚扰的女孩,维权了20多天,如果不是引起了舆论关注,司机会不会遭处理,还是未知数。看上去,平台宁愿得罪几个乘客,也不愿对有问题的司机下狠手。

  约车平台被很多司机口耳相传成“约炮”工具,除了此前滴滴对社交元素的主动宣传之外,更与平台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不够积极有关。现在舆论呼吁网约车平台借鉴国外做法,设立“一键报警”的功能,其实此前只要平台内部能做好“一键投诉”,对于能查实的司机从严封禁,这个领域的风气就不会如此糟糕。但是,以滴滴为代表的平台,似乎只顾忙着招揽司机占领市场,而无视自己在一步步给用户挖大坑。

  曾几何时,以滴滴为代表的020平台,是人们眼中的创业英雄,在多次争议中,舆论都给予了它们同情和声援。可是滴滴们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这又能怪谁呢?一个行业巨头自己不能摆正定位,做好分内事,坑害的不仅是企业自身,也是一个行业,和万千消费者。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