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陶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8月23日《光明日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奋斗、齐心勠力、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切都源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要发挥“实干精神”,“想干事”、“敢担当”、“善作为”,以奋斗者的姿态勇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勇做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弄潮儿”要有“想为”的态度。“想为”就是“脑中有百姓”,“心中有担当”,时刻厚植“为民情怀”,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我们党的宗旨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改革的一切成果也都由人民群众共享,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最大的政绩,我们要把群众最关切的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用“想为”的态度勇做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勇做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弄潮儿”要有“敢为”的气魄。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事业,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发展,我们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党和政府全面深化国家机构体制改革、修改宪法、建设“服务型”政党等都是深化改革的举措,是我们党和政府“敢为”的体现,改革是为了适应发展,更能为民办好事,办实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要更加注重实践探索,继续鼓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通过实践探索把握更多真知和规律,增强对改革开放的全局掌控力和系统运筹力。纵观部分干部“不敢为”、“不作为”,因为怕“犯错”而“不做”,这种消极态度应当严肃处理,只有拥有“敢为”的气魄,才能让老百姓获得切实的幸福感。
勇做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善为”的头脑。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卓越非凡的智慧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攻坚,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变革,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加强学习,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给脑袋“充电”,给精神“补钙”,要敢于作为,还要善于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当好群众的“领路人”。“船行靠舵手”,当好“掌舵手”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革开放是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