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境内的金坛土墩墓群,是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由于省道265茅庵段的建设,去年年底,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对土墩墓群开展了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土墩墓里埋葬的究竟是一群什么人?在最新发掘的最大土墩墓中,考古专家为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
剥洋葱式发掘 最大的九角墩墓挖出了啥?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葬俗,先民们在安葬逝者时不往地下挖墓坑,而是平地建墓,再堆成馒头状的封土。我省的土墩墓考古曾入选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金坛薛埠土墩墓共有20多座,沿着一条山脉排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直径超过35米,高超过10米的九角墩墓。自去年12月进场以来,考古人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封土,发掘出近千件随葬品。
8月22日上午,考古人员在九角墩从墓葬的黄土中清理一把青铜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墓葬里的土质非常坚硬,他们用纯净水冲刷松动泥土,再一点点刨。一般来说,发掘一件珍贵的墓葬品,通常要耗费好几天时间。
这个九角墩是独立存在的,位于坡地和岗地的顶部,地势比较高,按照民间说法风水也非常好。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馆员于成龙告诉记者,根据以往发掘土墩墓的经验来讲,像九角墩这样体量大的墓葬,规格、墓葬的等级一般都非常高,出土的文物质量也会比较高。
土墩墓有一墩一墓的,也有一墩多墓的,后者的那些墓主应该属于同一个家族。家族中先死亡者被放在最中心,后来去世的人埋在周围,各个墓葬之间呈现向心圆的结构。因为江南的土壤呈酸性,墓主人的棺木和尸体等很难保存,无法判断九角墩墓主的身份性别等信息。但是,九角墩发掘出的陪葬品却让考古人员十分惊喜和意外:除了陶器外,还有青铜器和绿松石。
从目前发现的绿松石,都发现在土坑墓里面,出土的位置位于墓主人的头部和两侧,考古人员初步判断绿松石是头饰和耳饰,或者颈饰。能佩戴绿松石下葬的墓主人,身份地位很不一般。
这件青铜鼎出在九角墩编号20号墓,考古人在清理20号墓时,大部分随葬品都位于石床之上,石床清理完毕,以为在石床之上不会再有其他随葬品。让考古人员意外和惊喜的是,在墓主人肩部右上方的位置,发现青铜鼎。在以往发掘的几百个土墩墓,很少发现青铜器,更没见过青铜鼎。
在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看来,这件随葬的青铜鼎非同不一般,“完全不同于中原地带那种端庄大气的青铜器,它十分玲珑小巧,应该是当地江南土著居民学习了中原青铜铸造技术,本土制造的。”林留根认为,这个青铜鼎不单是礼器,还是食用器,因为青铜鼎内壁,还有水垢残存的食物痕迹,外部也有烟熏的痕迹。
墓主可能是古吴国江南土著贵族
3000多年前的西周,远离中原文明的古吴国当时还是蛮夷之地。土墩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林留根把他们风趣地形容为"周代中国的印第安人",而九角墩的墓主人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中的土著贵族,身份比较高,是这一带的地方军事首领或者行政首领。
值得期待的是,九角墩大墓下面还埋着一座主墓,主墓还没有发掘。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个墩是规格比较高,按照一个家族延续下来的。
规模宏大的土墩墓葬,至战国中晚期渐渐消失,这是因为越灭吴后,又被楚国所灭,至战国以后,逐渐与楚汉文化相融合。可以说土墩墓的兴起与衰落是与吴越的兴亡相始终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丽丽 编辑/梁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