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
我很好。”
渡边博子在《情书》中,站在空寂的雪地里,面对着远处的雪山喊着,她是在问逝去的未婚夫藤井树,也是在问自己。
壹/
第二次去小樽,乘着JR线沿着海边的铁路一站站行进:朝里、星见、星置、稻穗、手稻、琴似,这些站名象一路撒下的诗意,给通往小樽的旅程赋予了想象的浪漫。
火车沿着海边行进的时候,很像《千与千寻》中千寻和无脸人在无边的水上乘坐火车的那一段,火车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蜿蜒,就像是行驶在海面上。
快到小樽的时候,我想起《情书》里渡边博子的话:“你好吗?我很好。”这句话,可以是每个人对时光的询问和自答。
贰/
小樽最美的据说是冬季,但我两次都是夏季来的。
第一次是一个湿漉漉的雨天,跟着旅游团来,所以记忆里小樽是个湿漉漉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八音盒馆前的蒸汽时钟,每隔15分钟就呜呜地响一次,就像火车鸣笛,据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煤气镇有个同款。
这一次,是一家人自由行,所以比较从容,也没有导游领着到东到西的介绍,随性在小城里走走,好像是一种久别重逢。
小樽的运河其实很短,但是保留着以前的面貌,就像把时光停在了过去,让人在这里突然与昨日不期而遇。
小樽的运河应该是通向外面的海港,曾经是大海与城市连接的脉络,随着时代的变化,小樽从一个国际贸易的商港到落寞的小城,运河被弃置在旧时光里,慢慢地成了人们怀旧的情境体验。
人们乘着游船,沿着运河慢慢划动,岸边的旧仓库就像是在时光里缓缓地流淌着。
比起南京秦淮河上的游船,两岸的喧嚣繁华、声色犬马,小樽运河有一种素净的怀旧和寂然。
樽,在汉语里是盛酒的器皿,也就是一种杯子,小樽的名字不知道跟这里特别有名的玻璃器皿是不是也有关联。
小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店,著名的有“大正硝子”“北一硝子”,它们的工房还可以观看制作的过程。
那些各式各样的玻璃器皿生动传神,非常漂亮。
也许是小樽玻璃工艺有名,在小樽的河道、街头的路灯杆上都挂着玻璃的风铃。
那些风铃被风吹得叮铃铃作响,走到哪里,都会听见,好像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声中。
虽然小樽因为电影《情书》而在中国很出名,其实,小樽是一座充满音乐的小城。
除了玻璃器皿,小樽的另一件著名的商品,就是八音盒。
我第一次去八音盒管的时候,着实被琳琅满目的八音盒给惊着了,那些叮咚叮咚的八音盒,发出清脆的乐音,让人好像一下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第二次去八音盒馆,已经没有了上一次的那种惊奇感,更加放松地欣赏那些美丽的八音盒。
每个八音盒都造型各异,有华丽的,有简洁的,有复古的,也有现代的,每个八音盒里都被植入了一段固定的音乐,就好像每一个八音盒都是一个生命,给每个生命植入了一段它的记忆,上紧发条,那些叮叮咚咚的音乐响起来,就好像是在讲自己的记忆和人生。
这有点像美剧《西部世界》或者《银翼杀手2046》中的设定,每个生命中的记忆可以被设计、被植入,被不断重复的放送。
我去八音盒馆的时候,里面正在促销一个即将退出歌坛的著名歌手的纪念版,也许,人们就是想用八音盒里的音乐,永远留住对她的纪念吧。
《情书》是一封跨越时光的信,也是这样的一只八音盒,藤井树对藤井树的暗恋就像被植入在记忆里的一段音乐,总是在生命里重复播放,仿佛永远不会消失,也永远不会中断。
离开小樽的时候,在JR线等返程的火车,看见站台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女生也在站台上等车,好像电影中的藤井树。
乘着 JR线的火车离开小樽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你好吗?
我很好。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