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露腿露胳膊是作践自己?民政局该有个说法|荔枝时评

2018年08月17日 16:09:3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首席主持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姑娘要自重,露腿露胳膊是作贱自己。”

  “生了一个得了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是因为姑娘性格不好。”

  “订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任意而为就是不孝顺父母。”

  “病是因为有过,都是自己招的。”

  “腰上的病是夫妻之间生气来的。”

  “要认命,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这些句子出自河北邯郸复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一本小册子《家和万事兴》,这本小册子专门发给领证的新婚夫妇。比这些内容更让人瞠目的,是复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回应,他们说,书本内容是宣扬传统文化,对新婚夫妇有帮助,又说书是别人捐赠的,至于捐赠人是谁,怎么联系,他们统统不知道。

  有没有觉得这些句子很眼熟?像不像丁璇的女德班宣讲的那一套?“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 “女子点外卖丧失妇道”……

  在舆论批评丁璇的女德班时,我就很担心,倒了一个丁璇还会有N个丁璇,取缔了一个女德班,还会有N个女德班。因为孳生女德班的某些土壤还在,那些陈腐的观念种子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比如,对女性着装指手划脚者比比皆是。前段时间讨论性骚扰的议题时,很多人也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女性着装,包括刘瑜这样的女性学者都认为,女性的穿着是一种信号。尽管关于性犯罪的研究告诉我们,性犯罪者选择对象的时候,他们接收“信号”和服装无关,而是和对方的强弱有关。在英国曾经有一个服装展,是众多在公共场所被性骚扰的女性当时身着的衣服,大多都是最普通最日常的着装,与露、透、短并无关联。

  然而,接收事实是如此困难,远不如陈旧的观念更贴合人们的偏见。指责女性穿着的声音,换了一种方式卷土重来。今年5月,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接到投诉,有男生称女生穿短裙短裤露肩露背对男生是性骚扰,影响学习。于是图书馆规定,女生穿短于50公分短裤短裙不得进馆,后来因为争议太大取消并致歉。同样是今年5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一本《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在社交网站上引起争议。该《读本》说,女性在公共场所穿着暴露,对男性是首当其冲的性骚扰。

  女性会引发性联想的器官太多了,米兰·昆德拉认为女性的诱惑力集中在肚脐上,日本人则喜欢女性性感的脖子,艺妓穿的和服包裹得很严实,但衣领向后倾斜,露出来的脖子还要涂白。中国古代女子因为包得更严实,所以,脚和脚踝被认为是极性感的器官。在不准女性露脸的地方,连一缕头发都会认为有性诱惑的嫌疑。要不,为什么《子夜》里刚从乡下到了上海的老太爷会被上海女性的夏日薄款旗袍刺激得昏了过去?

  仅仅是穿着吗?不,穿着只是一种表征,更多的性别压制表现在求学和职场上。日本东京医科大学至少从2006年开始多次对入学考试成绩进行人为调整,变相调低女性考分,以降低通过率,为了减少女性医科学生,以免她们成家后离职或停薪留职,造成医疗人力短缺。一名日本女性表示:我的父母告诉我,女性不属于学术圈,我把他们的话当成耳旁风,进了日本最好的大学。我毕业后应聘,考官对我说,如果你是男性我马上录用你。我的敌人是整个社会!这是日本,但何尝不是中国的现实?有博导公然在微博上说不乐意招女研究生,认为女性不适宜做科研。而为这种观点站台的,却不只是男性。

  女性自己也时常以男性视角看世界。今天是七夕,听到某电台女主播在节目里说“女生嘛就该负责貌美如花,这样的雨天,妆会花,衣服会湿,男生就该送辆跑车”。这样的言论身边也总有耳闻吧?

  不过,更要警惕的还不仅是陈腐观念的土壤,而是利益的土壤。当年,被媒体曝光的“女德教母”丁璇是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引发舆论批评的九江学院讲座之前,在多地举行过300多次讲座,不少都是各地的学校、妇联相邀。根据媒体后来的调查,这个所谓的传统文化研究会,只不过是把鼓吹传统文化当成一门生意而已。

  这就不由得不让人好奇,这本《家和万事兴》的小册子又是怎么借助了民政局的台子唱的戏呢?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却又搪塞说有人捐赠。有人捐赠,民政部门会看也不看就以自己的名义发出去吗?这不合逻辑。别是有人把婚姻登记也当成了生意的切入口了吧。

  谁捐赠的?谁印发的?是否合法出版物?谁负责联络?谁拍板决定?谁审核内容?谁负责发放?当地民政部门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