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南京教育——从放映队到教育大数据

2018年08月07日 09:25:46 | 来源:江苏教育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是全国教育信息化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上世纪80-90年代的学生一定记得,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电教室,可以看电影、看录像,后来有了多媒体设备。

  1978年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在南京市教育学院内成立了。那时电视还不普及,很多教学片都是电影拍摄的,南京市电教馆当时就拍摄了电影教学片《少年拳》。市电教馆还专门建有电影资料库,郊县的教育局经常会邀请市电教馆的放映队,义务为基层的学校放映教学片。当时条件很艰苦,放映队的老师们乘坐长途车,然后坐三轮车,再下来就是每人肩扛手提几十斤的器材,才能到基层学校。

  有电教室的学校,可以白天放,没有的,只能晚上在户外放映。

  80年代初,老师们在研究投影片的制作技术。

  为了普及电化教育,市电教馆经常组织培训班,培训基层的电教人员,向一线教师介绍先进的设备。

  长江路小学的特级教师王兰(下图右3)在参观市电教馆的电教设备展示。

  1991年,市电教馆赴大别山,在国内首次拍摄科教片《中华虎凤蝶》,该片获得1992年的全国优秀电视教学片大奖。

  在商场拍摄营业员操作技术教学片。

  市电教馆在拍摄原南师附中校长胡百良(下图右2)的讲座《物理教学研究》

  拍摄南京市第29中学的化学特级教师单锦康的课堂实录。

  40年来,南京市电教馆拍摄了大量的教学片,其中很多在全国的优秀科教影视节目评比中获大奖,或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他们在2003年“非典”期间拍摄的“空中课堂”在南京电视台播出,让停课在家的学生坚持学习。2009年开始制作“名师课堂”为中、高考考生提供免费的名师辅导。近年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免费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

  节目制作手段也从最初的胶片剪辑,到录像带编辑、电脑剪辑、微电影制作、无人机航拍,制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2000年南京开展了基于网的教与学的研究。

  2013年开始了移动学习的实验。

  2017年南京市教育局开发了“南京教育政务”微信企业号,老师们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报名参加市里、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培训,获取教学资料……已经开发了50种功能,其中的弹性离校管理平台已在全市几十所学校试用,受到家长、老师、管理者的欢迎,食堂管理等更多功能还在陆续开发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与时俱进,多媒体、校校通、班班通、创客、虚拟现实、STEM、人工智能……

  今年开始,南京教育大数据工作也已启动。

  40年来,信息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同时也使得教育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科学。

  信息化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