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假如全球停电两年半|荔枝娱评

2018年06月29日 16:37:5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曾于里

  (作者曾于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的一天是这样的:醒来,打开手机,刷刷新闻;开车或搭乘地铁上班;到单位打开电脑工作;晚上下班回家打开电视看世界杯,从冰箱里拿出冰镇西瓜和饮料……生活的运行虽然有些刻板,但至少便捷、井然有序,这有赖于科技的进步与物质的丰富。我们由此很少做过这样的假想:假如全世界同时陷入停电危机,并且不是停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两天,而是停电两年半,那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生存家庭》将这一假想变成现实,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在停电危机之后的故事。

  这是一个生活在日本东京的普通家庭。铃木一家四口,父亲普通上班族,没多大本事,倒很在意面子,一回家就是看电视;母亲典型的家庭主妇,操持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性格温吞,没啥主见;一儿一女则是新时代的小年轻,一回家就耳机、手机、电脑,对家人爱理不理、没大没小……铃木一家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缩影:亲情被网络和电子产品深深割裂,彼此同住一个屋檐下,没有多少相互理解、关爱和体贴。

  停电之后,再文明、再有秩序的东京,也陷入了末日般的景象:因为停电,衣食住行的资源全方位紧缺,人人争抢,俨然一个丛林社会。不过《生存家族》并不是一部末日题材的电影,它不是《行尸走肉》《釜山行》或《后天》,并没有在末日景象上做过多的渲染,电影的视点很快转变为一家人的逃离,他们打算去往鹿儿岛的外公家。

  《生存家族》更像是一部公路电影,一路前行,有奇形怪状、让人啼笑皆非的片刻,但更多是逃难般的艰苦生活:缺水,没有食物,日晒,暴雨,寒冷,饥饿……在以电力为基础构筑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便捷又精彩,但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被技术绑架,父亲守着电视,母亲守着电饭煲,儿子守着耳机和电脑,女儿守着手机:他们都局限在一个窄小的世界里,懒得倾听彼此,也不会轻易向家人敞开自己。当电力消失,大家只能以最原始的状态生活,原本微妙平衡的家庭关系开始瓦解,每个人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父亲的无能、母亲的无主见、子女们的自私,一遇到困难时,他们便开始相互推诿和指责。

  但家人的意义就在于:即便知道你有缺点,但我依然爱你;如果你愿意向家人敞开自己的不堪和脆弱,你们的关系反而更加紧密。铃木一家的关系在慢慢发生变化。父亲放下虚张声势的尊严,母亲开始学会决断,两个孩子开始懂得分担和责任,在父亲“死而复生”与家人重新团聚那一刻,他们的感情实现了蜕变和升华。

  他们最终抵达了鹿儿岛,并与外公在鹿儿岛过了两年男耕女织的原始生活。两年后,全球的电力恢复,铃木一家重回东京生活,一切好像没变,一切又都变了。有影评人从城乡对立角度解读电影,认为电影是歌颂自然、歌颂原始,反对城市、反对科技,这是天大的误解。电影里固然有停电之后的璀璨星空,自给自足的怡然自乐,但更有停电之后失去秩序的以邻为壑、弱肉强食,以及自然灾难下人类的脆弱、渺小和朝不保夕……

  《生存家族》的深刻之处恰恰是:它反思科技,却不是反对科技,它热爱自然,却不是鼓吹斯巴达式的极简主义。它不是反文明,只是提醒我们不要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走向文明的反面:自私、隔膜、冷漠、无能。你看逃难过程中,铃木一家遇到的藤原一家,人家也是逃难的,但装备齐全衣食无忧,丝毫不像他们这样狼狈,反倒像是出去度假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忘记身边的家人,不要只有在遭际《生存家族》里假想的末日景象时,才懂得家和家人的意义。毕竟假想只是假想,但家人却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真实存在,经不起我们的忽视、怠慢和伤害。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