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5分02秒
导读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电总台、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外办联合出品,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摄制的大型跨国新闻行动《奋斗在一带一路》6月21日起正式播出。方英民,来自央企中材国际,这位深耕海外市场近10年的80后,在短短一年内,带领团队在尼泊尔建起了当地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水泥厂,为尼泊尔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支撑。令人惊叹的中国工艺、中国速度、中国品质,使这个刚刚点火运营的水泥厂迅速成为尼泊尔的"网红打卡地",他和他的团队也因此收获一个特别的称号:中国魔术师。
△尼泊尔
“我在海外建厂快10年了,头一次碰见1000公里要运3个月的物流,也头一次把一个水泥厂建成了网红,更头一次开着铲车买菜。”方英民今年35岁,是中材国际南京板块海外项目经理,他说,这些奇遇在尼泊尔的水泥厂项目全遇上了。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尼泊尔很多基础设施毁于一旦,重建需要大量的水泥,但当地水泥产能比较低,大量依靠印度进口。2016年底,方英民和同事们来到尼泊尔建厂。
“在尼泊尔干项目,不可控的物流,较多的节假日,还有雨季带来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障碍。”方英民说,最让他头疼的是物流,“在非洲差不多两个月就够了,到这里居然最长时间用了有5个月。”
方英民举例,在国内租十台吊车,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在尼泊尔就变成了很大的难题,可以说尼泊尔全国所能租赁的吊车我们全部租到现场了。”
赶工期首先要解决人力问题,然而尼泊尔有300多个节日,放假的都有50多个,“最初要多招人,比如说要100个人,那我们就按200人的目标招工,这对于做工程来说,简直快把我逼疯了。”
方英民动员尼泊尔员工,留下来一起坚持两个月,共同赶上因物流耽误的工期。方英民还特地设置了满勤奖,“一个月工作26天,我们要给他很大的奖励。”
尼泊尔工人组组长麒麟有些为难,但试着动员大家,看大家是否愿意留下来。经沟通,不少工人犹豫后举起了手。麒麟说:“中国人工作十分努力,我们也要像中国人一样。”看到相当一批尼泊尔工人愿意留下,方英民的心总算踏实了。
尼泊尔的雨季给生活造成了不便,这让方英民很是头疼,“去年雨季给我们送菜的车被河水冲走了一次,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安排装载机去外面去买菜。”下雨天不方便,他们起码要备好三天的菜。
方英民说,这个项目上,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苦,也克服了太多太多的困难。
整个工期,方英民每天在工地步行超过2万步;
一年有330天和工友们工作在项目现场;
经手物流总量高达7.5万方;
管理中外籍员工1000多人……
“在外十多年想家是肯定的,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速度、中国品质带到国外,造福更多人,实际上这不光是拼我们个人的事业,也是完成国家交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方英民说。
△土建组组长李金龙,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回家团圆
△150吨履带吊驾驶员王彦涛,在40℃高温下坚持工作多日
△塔吊司机朱振峰,每天在170米高空连续作业12小时
300多名建设者仅用16个月,
建成尼泊尔规模最大水泥厂,
比欧美同行提前了整整3年,
年产能占尼泊尔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0%。
“这个厂是尼泊尔最大的,也是最环保的。”方英民自豪地说,“很多尼泊尔当地的人,会以厂区为背景,拍一些照片传到网上。他们说我们好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把工厂变出来的。”
尼泊尔工人敏说:“现在工厂建成了,路也好走了,村民出去做生意也方便了。”
印度工人沙玛说:“我很喜欢在这里的工作,学到了很多技术,以后更好找工作。”
尼泊尔众议院议长、前总理兼外交部长马哈拉说:“中国企业投建的水泥厂规模非常大,它将给尼泊尔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力量和更多可能性。”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方英民所在的中材国际(南京)建设足迹遍及亚非,在世界各地总承包工程100多个,设计工程1000多个。到2017年,江苏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首次超过100亿!
方英民感慨:“这个厂子建成以后,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就是亲手描绘的一幅画。希望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奋斗,能在一带一路更多的国家落地开花!”
跋涉与坚守 我们四海为家
要将水泥灰白 写成青春璀璨!
--方英民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姜超楠 赵夏楠 杨帆 李晓光)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