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记者/王晟)眼前两个还不满18岁的小鲜肉,已经是三年的“老兵”,是拥有了5个飞行小时的雏鹰。他们是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也是中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员。
2015年夏天,中国空军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11个省份依托当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设立16家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臻选出1000余位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入校学习。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同时,接受准军事化管理和航空特色教育训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通中学作为江苏省青少年航空学校,共同接受了其中110位江苏籍子弟。
在3年后的高考中,最终达到一本录取线并符合飞行、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的学生,将进入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特别优秀者还可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空军班学习,成为真正的空军飞行学员。
飞行人才早期培养,是全球航空大国和空军强国的通行做法,与飞机和飞行相伴成长,培养翱翔蓝天的本能,获取搏击长空的思维和力量。
空军希望以此普及和提升国民航空素养,并从中选出爱飞行更爱祖国、有天赋更有抱负的飞行学员,助力中国空军实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
转眼三年过去,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逐渐成熟的少年,在这次的高考中,丈量自己与梦想最后的距离。
2018年高考前夕,荔枝新闻记者在空军招飞局南京招飞选拔中心的支持和协助下,前往南师附中青少年航空学校(附中老师们称其为“少航班”),与几位高三的优秀学员、空军驻校干部(教导员)聊了聊,听听他们的故事。
在鹰的眼里,梦想不会总在远方
讲述考生:程旭华
籍贯:常州
身高:1.83米
出生年份:2000年
高考前最后几天了,我们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也就是南师附中老师同学们口中的“少航班”,依然是按照平时的节奏生活、学习。早晨还是6点钟起床,白天正常自习,晚上照样是10点准时熄灯睡觉。
高考当然重要,但是为它紧张到打乱生活节奏就划不来了。而且我们不少同学还是在本校南师附中参加高考,所以我就当它是一场“模考”吧。
其实,从5月份开始,班上的气氛渐渐紧张,考前的最后几天,大家彼此很默契地互相调侃调侃,缓解下压力。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当年没有选择进入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现在又是怎样的状态,在怎么迎接高考?
小时候,妈妈问我长大以后的想干什么,我没头没脑地说“想开飞机。” 这可能就是我与飞行最早的约定吧。 初三那年看到有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总计120多道体检、空军组织的文化课成绩摸底考试、政审,然后参加中考,最终如愿进入青少年航空学校。
三年后的今天,我很感恩这个机会,很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了这条道路,选择了另一种学习生活,另一种人生。
刚入校,我和同学们对这里严格的纪律都不适应,更不理解。比如,为什么早晨6点就要起床晨跑?为什么所有事情要限定时间完成?为什么很多事情都要集体行动?为什么平时连手机都不可以用,要上交集中保管,只有周末才允许使用半天?
别的同学可能用手机随时玩玩游戏,放学后、假日里可能偷偷到网吧里对战几局,我们也会羡慕,会各种馋。高一的时候,嘿嘿,有的同学也会忍不住偷偷违反纪律(此处我就不多说了……)
到了后来,我们慢慢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井井有条。我更加自律,更加自信,对每一天应该怎么度过都心中有数。原来,能把握好自己,就能把握好每一天的生活,不会被其它所左右,这将让我受益终身。
我感谢经常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空军领导,这三年我们少航班享受这空军提供的被装、津贴,连教室的灯光布置,每个人的护眼灯都是仔细挑选、一一配发的。
南师附中的老师、驻校的空军干部(也就是队长和教导员)在这三年很累很辛苦,为我们操碎了心。因为我们是第一届,上至国家和部队的厚望,下到家长们的期待,他们应该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他们要把我们当作“准军人”那样严格要求,规范我们言行举止;另一方面又要把我们当普通的中学生,循循善诱。军训的时候,队长和教导员个个“铁面无情”,哪怕我们叫苦喊累,根本不为所动,但是休息时间,又对我们无比关怀,我们心里还是很感动哒。
在这里学习不会孤独,整个少航班的兄弟们都会自己“撑腰”,
别的班级有男生有女生,大家彼此相处会比较“微妙”。在我们少航班就不会啦,几十个男生亲如兄弟,说话直来直去。我们很经常谦虚地调侃自己就是一群“粗人”。
在这里的三年,大家已经有深厚的感情,非常珍惜这最后共同奋斗的日子。
只可惜,最近大家表面上嘻嘻哈哈,情绪中却有伤感。我们很多人会去考同一所大学(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今后的战友。可是,有些同学却因为视力、身体素质、成绩或其它的原因,不再适合作为飞行员苗子培养,分流到附中其它班级学习,与大家就此分别,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这其中还有我很要好的哥们儿,他成绩很好,却是因为个头太高,超过了飞行员标准(1.64米~1.85米)也不得不离开少航班。我们曾经约定,遇到这样的状况都要坚强,要勇敢,要积极面对,但是……但是真遇到了,谁也不会一下子接受得了……
没关系,他的成绩很好,自己又很努力,未来干哪行都会很出色,我衷心祝他好运,希望将来我们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好好奋斗。
十几年前,年少的我还在飞机的舷窗边向外眺望,脚下无数白云,都是远方,都是梦想。十几年后,我在南师附中的少航班,远方和梦想,愈发清晰。
每到周末和假期,我们都要学习航空理论、空中领航、航空气象方面的知识,平常的体育课也要练习体能,做些基础操练提高前庭功能,这一切就是为高二暑期的飞行体验测试做准备的。
第一次坐进飞机驾驶舱,手握操纵杆,我懵圈了。尽管地面上理论知识学得挺好,也反复在学校的模拟器上练习过,所有的程序背得头头是道,但是真在驾驶舱里,我有点反应不过来,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看。教官反复提醒:“注意看仪表,看仪表,看仪表!” “是,教官!”(可是,可是,可是透过驾驶舱看到的风景太赞啦教官!)
开飞机和坐飞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哈。当你自己掌握一架飞机的时候,才觉得操纵杆沉甸甸的都是责任。
如果将来顺利成为空军飞行员,我想飞的当然是战斗机,但是我这个体型可能不大合适了(1.83米,接近空军飞行员身高上限),但是不管飞哪种机型,我肯定要开最先进的。
别笑,别笑!能开哪种机型,取决于我的身型,能开什么型号,取决于我的技术!
在南师附中的三年,我们少航班多数时间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文化课,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体育是我们班的强项,校园里的运动会、校外的龙舟赛,我们上阵必须是主力,必须得稳赢啊。
不过我自己更喜欢的是文艺类社团,在电影社团写写剧本,做做摄影摄像,学到很多。我父母就对我很支持,给我配了一万多元的相机设备。
我爸也要我付出一点代价——把空军发给我的每月400元津贴冲抵相机的钱。嘿嘿,其实那些钱怎么够呢?我明白,父母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要对自己的爱好负责,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到底。
我们总说,爱到了极致,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它,我对蓝天的热爱同样如此,一生为了这一件事,甘愿交出自己。
在鹰的面前,梦想不会总在远方!
高考之后,离航天员的距离是否会更近
自述考生:翟继龙
籍贯:徐州
身高:1.76米
出生年份:2000年
我姓翟,翟志刚的那个翟。如果成顺利通过高考,进入空军航空大学,我或许能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我的进一步梦想,就是像翟志刚那样成为航天员!
你问我高考前心态?嗯,我毕竟还不是航天员嘛,所以,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紧张。
但是这点紧张,可比不过几个月前最后的定选体检,那次可把我吓得够呛。
当时,我是全班最后一个接受体检的,眼科主任在我的体检表上写了长长一行字,而别人表格上的评语却很短。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会不会……
医生签完字在跟同事谈了点事情,我心里七上八下,想问又不敢轻易开口,若是高中阶段最后一次体检没有过关,我的空军梦、飞行梦、航天梦,就统统要破灭了——一生的梦想啊,突然全落在这一行字上了。那几分钟里,我仿佛在等待最后宣判。
还好,医生最后说没问题,挥手放行,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大石头落地,乐得能原地起飞,顿时感觉跟翟志刚他们更近了一些。
我们可是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为培养挑选飞行员做准备,视力尤为重要。其它班级同学戴眼镜的一大片,唯独我们少航班,没有一个戴眼镜的。
但是,高中三年功课这么紧张,又要确保视力不下降,真的很“逆天”。每个星期我们要用招飞的C字表测视力,谁的视力下降了就要赶紧想办法,上眼药水,用按摩仪,注意休息。别的班级每天上下午做两次眼保健操,我们班晚自习还要自己放音乐,再加一次。
飞行梦对我很重要!因为小时候做了一个关于月球的梦,我就抱定决心,将来高考考入空军航空大学,从战斗机飞行员起步,争取当航天员,探索宇宙。没想到高中阶段就有机会进入青少年航空学校,那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
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我刚进校门,就很能适应这里的严格纪律——我自己入学前想象得比这些还要严呢。来到这里,各个方面条件都很好,尤其是伙食方面,吃得真香啊。
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少航班总是集体行动。别的班同学对我们又好奇又羡慕,每次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列队去教室、去操场、去食堂,大家都会说“快让开,少航班来了!”。
这个班“哥们儿”之间的感情,我觉得普通班级的同学肯定比不了。三年里我们朝夕相处,参加的集体活动有课外实践、有航空学习,比其它班级多得多,有太多共同的经历和话题。每当有同学因为各种情况,必须要离开我们分流到普通班去学习,连着几天,班上的气氛都会很压抑。
送别这些同学有没有什么仪式?肯定有啊(偷偷望向远处的教导员),私下里肯定有些小仪式,这是我们的秘密,还是不提了哈哈哈。
我们的空军驻校干部,就是队长和教导员,他们是一文一武,队长对纪律和风气管理得严格,教导主管我们的思想和学习。他们都是飞行出身,刚进校门的时候,我们就缠着队长,请他解答我们对飞行的各种好奇。
我还问过王教导员,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最重要的标准有哪些?他告诉我,航天员候选人至少要有2000个飞行小时,嗯,我现在已经有个5个飞行小时,万里长征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这5个飞行小时,就是高二暑假的体验飞行中攒下的。第一次体验驾驶飞机,就一个字,爽!
从驾驶舱看到外面的景色太震撼了,而且身边副驾驶位上坐着非常风趣幽默的教官,感觉好极了。
以后想开什么飞机?那必须是歼击机啊! 国家选拔航天员不是只从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吗。因为要驾驶航天飞船,航天员必须能承受更大的过载,只有歼击机飞行员才有这个基础。
我明白,如果这次高考顺利达到一本招飞录取线,我就能成为空军航空大学的学员,将来从初级教练机飞起,一步步飞到更高级别的飞机……要攒2000个飞行小时呢,可得充分利用起来,我就希望能在这2000个小时尽可能体验不同的飞机机型。
当然,将来我一定要驾驶中国最好的歼击机!
不论将来能飞多远,我肯定会想念在南师附中住过的宿舍楼,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家”,包容我曾经的懵懂,刷新我对未来的畅想。我会想念校园的小湖,每天清晨无论冷热阴晴,都要雷打不动地绕湖晨跑,那里见证了我从男孩到男子汉的蜕变。
说特别是小湖中间有喷泉,只要天气晴好,阳光在水汽上一定会折射出美丽的小彩虹,每次看到就很开心,元气满满,瞬间对未来涌出无数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将来,我若能飞行在天地之间,应该能看到更宏大更壮丽的彩虹吧,那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
管着这帮“银娃娃”,常常气得笑出声
自述教导员:王飞(空军少校)
籍贯:河北
高考时间:2004年
我们当年可没有他们(少航班)这么好的条件,都是到了高三才参加空军招飞的。先由学校筛选,再经过省、市、区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
当年空军招飞,对身体条件筛选非常严格,成绩的要求没有今天这么高。所以当时过了身体关,自己平时的成绩又不错,我对高考就完全不担心了,考试前比现在这帮孩子轻松不少。
自从今年3月份体检定选之后,少航班的很多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全力以赴,最后冲刺。
即便接受了准军事化的管理和航空特色教育,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生本质上还是高中生,要成为真正的中国空军飞行学员,他们必须参加高考,达到招飞录取分数线,才能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成为中国空军真正的一员。
从2011年以后,空军招飞改革一直在推进,现在招飞高考录取分数线,全部在一本以上。
我参加招飞的时候,空军装备更新换代还比较慢,很多飞行员飞了二十多年,只飞过两种左右的机型。而现在,空军整体装备水平有了质的跃升,那么多种战机进入部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先进,意味着一名飞行员一生可能要换装若干种新式飞机,对个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要求水涨船高。只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够尽快掌握装备性能,人机合一,把各种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限,才能跟上中国空军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说实话,同样是高中生,少航班的孩子和别的班级同学不太一样。
别的同学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高考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他们则是有一个共同的、却遥远的目标,就是要先飞上蓝天,将来守卫祖国的蓝天。
这些孩子的高中三年,文化课、学校活动、体能锻炼、航空知识方方面面都要兼顾,成绩、身体、心理都需要不断磨练提升,让自己更加优秀,更适合飞行。
附中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少航班的孩子智商情商都很高,机灵着呢。
在我们空军驻校干部眼里,这些中考时层层选拔出来的孩子个个都很金贵。如果说飞行学员是金娃娃,这帮孩子就是银娃娃。
队长和我负责驻校管理少航班,从纪律作风,到生活习惯,方方面面都要管,既要严格又要掌握好度,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管理,
学校都要求学生每个礼拜写周记。这帮小子还挺实诚,大模大样地在周记里写:“我们每天都与队长、教导员斗智斗勇……”班主任们传给我们看了,大家气得笑出声。
有时,我们还真要跟他们“斗智斗勇”。每天傍晚下课后到晚自习前的一个半小时,有的孩子为了多打一会篮球,饭都不吃,我们发现了就得满世界去找,找到了还不能强行叫停,要陪他们打上一会,看时间差不多了,悄悄安排故意少一个人,让他们打不下去,才乖乖回去吃晚饭。
平时,还要防着他们偷偷摸摸用手机、晚上不睡觉聊天、到校外卫生条件不好的小馆子小店吃饭买零食。平心而论,这都是孩子们在这个年纪最想做的,但是对少航班学员的身体、学习又可能造成潜在伤害的事情,他们也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走到今天不容易,南京招飞选拔中心领导们派我们来驻校,就是要对他们负责啊。
到底都是男孩子,精力旺盛,身体条件又好,协调性又强,年纪小,脑瓜灵,越是不让他们做吧,他们越会偷偷摸摸去做。
换个角度看,飞行员恰恰还需要这种机灵劲儿。战机起飞,在天上遇到任何情况,地面指挥员无法代替他们做决定,就靠自己的临机决断,不能死板,不能教条,必须灵活大胆。因为飞机的状态、敌情的动向,瞬息万变,几秒之内,就可打完一场现代空战,脑子要转得飞快才能笑到最后。
瞧,有的孩子吧,还没飞呢,已经把这些机灵劲儿先用上了(笑)。
他们还都是孩子,可塑性非常强,身上的小毛小病,必须通过不断地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带着他们往正确的方向靠拢,这就是我们驻校干部的责任。
对了,这些孩子确实有灵气。高二暑期的实际飞行体验测试,成绩按照A、B、C、D、E分五个档次,分别折算成38、32、26、19、0分,要计入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的高考成绩。
这个班的同学,好多人拿到了满分38分,绝大部分都是32分,成绩非常好!
或许,这次高考过后,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会成为我们空军航空大学的校友、师弟、成为我们的战友。
真羡慕他们啊。这些孩子赶上了好时代,有南师附中、南通中学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有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这么好的平台,有中国空军一日千里的信息化现代化强军转型,他们的未来的成长不可限量,若是日后成长为优秀的飞行员,我们肯定会为他们骄傲,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
队长和我都是飞行出身,现在都不飞行了,所以我们衷心希望这些孩子们,这些未来的战友,能在蓝天上飞得更稳,飞得更远。
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逐梦三年、奋斗六月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倾注感念与回忆的集体记忆。不过在大多数人的高考跑道上,也有少数人以另一种姿态与我们同行,铺陈出另一种人生体验。
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四类高考跑道上的少数派。他们有:被高考放逐的“保送生”,渴望成为冲天英雄的“招飞”考生,始终不放弃追梦的残障考生,享受孤独的“冷门专业”考生。我们渴望通过他们的故事,透视另一种选择与坚持的意义,聆听少数派的光荣与梦想。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