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限塑或者是禁塑一样,垃圾处理也是全球性的难题。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垃圾分类。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就开始提出垃圾分类。2000年,我国确定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桂林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2015年4月,住建部、发改委等联合发文,确定北京东城区、上海静安区、南京市、广州市、杭州市、等26个城市、区作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2016年6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2017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全国范围内开始正式执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同时确定了全国将有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在内的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其实,垃圾分类在我国推行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垃圾分类到底做得怎么样?记者历时一个多月,在垃圾分类老牌试点城市南京展开了走访调查。
【"其他垃圾"啥都装 分类意识有待提高】
南京市玄武区锁金街道锁四社区,早在2011年9月就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4月15日,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根据南京市城管部门要求,该小区在单元楼前只放一种黄色垃圾桶,收集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而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则要放置到集中投放点。但记者随手打开几个黄桶发现,里面还是掺杂了一些可回收垃圾、比如硬纸板、塑料瓶,还有少量过期药品的包装盒。
同样情况还出现在2016年开始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南京秦淮区华静家园,这里宣传标识随处可见。但每个单元楼前标注着"其他垃圾"的黄色大桶里,纸箱 、塑料瓶、菜边菜叶都能找到。甚至有居民直接在"其他垃圾"桶边削竹笋。
南京鼓楼区五台花园小区,2015年被定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小区里的广场,记者找到了一些细分类的垃圾桶,包括有害垃圾收集桶和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但是记者发现,虽然这边分类垃圾桶上的标识非常明确的,但在标识有装金属类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还是看到有许多玻璃瓶,属于错误的投放。
记者在南京多个区的走访发现,不少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较低。
【一辆车"包打天下" 环保企业"良莠不齐"】
而为了宣传、推广垃圾分类,从2013年开始,南京市将这项工作推向市场。市、区、街道三级政府,都有权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环保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5年来,最先引入垃圾换积分的"尧化模式"不断被其他环保企业复制,遍地开花。但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市场上从事垃圾分类的环保企业本身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今年4月25日,记者在华静家园小区调查发现,提供垃圾分类服务的"南京兴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示信息存在问题,无论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还是有害垃圾,他们都使用了同一车牌号的运输车辆。对于此事,与"南京兴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垃圾分类服务协的夫子庙街道城管科却并不知情。
记者进一步追查这辆车的下落,最终在南京秦淮区城洁保洁公司双塘分公司得到了更为尴尬的答案,这个牌照的车原本只能运输厨余垃圾,而且早就已经停运了。
南京市秦淮区城洁保洁公司双塘分公司的负责人还明确表示,南京兴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的华静家园、教师公寓和九龙雅苑这三个小区,都不在他们的收运范围内。
而南京秦淮区教师公寓物业公司的生活垃圾收运员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厨余垃圾收集量太少,兴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经常将厨余垃圾直接倒在小区标有"其他垃圾"的黄色桶里,物业公司的保洁员只好一并清理。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南京兴圣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与街道签订服务协议时,标注的办公地点也早已出租。
【示范小区唯考核论 创建"形式大于内容"】
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垃圾分类服务企业,街道与其签订服务合同时,显然没有认真审核。而面对放开的垃圾分类服务市场,一些街道在找企业时考虑最多是经费,服务质量好坏倒在其次。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坦言:“街道哪掏得起这么多钱,不搞又没办法……很多事情都是在被动地做。”
对于记者曝光的这些问题,南京市秦淮区城管局随即展开了调查,5月4日,他们拿出了整改意见。
南京市秦淮区城管局副局长周小强表示:“如果说该企业违反了相关规定,垃圾运输弄虚作假,没有经营地址,或者经营地址有违反企业注册这块,我们认为责成街道立即解除合同,退出我区。我们对各个街道也是这么说,一旦要产生这个垃圾分类企业,要吸取这一次这个兴圣达的这次教训,该走政府采购程序的必须走政府采购程序,来选择比较优质的企业参与示范小区创建,确保我们区的垃圾分类不走过场。”
由此可见,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要想提高,有赖于垃圾分类企业踏实宣传推进,政府主管部门更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厨余垃圾"先分再合" 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滞后】
而在垃圾分类的闭环中,分类运输最为重要。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按照南京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的要求,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去向比较明确,回收处理相对规范,但厨余垃圾转运环节却存在问题。
2018年4月30日,在南京建邺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左邻风度小区,公示信息上显示是一辆牌号为苏AF6796的厨余垃圾运输车,本该把厨余垃圾送往南京万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事实上,这辆车在按照既定路线收运完各个小区的厨余垃圾后,最终到了南京栖霞区万寿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的"先分再合",究其原因,是南京的两个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仍在建设当中。进度比较快的江北厨余垃圾处理厂,最快也要到2019年才能建成。
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陈雷说:“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目前已经启动在建设的是江北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是在江北静脉产业园里面,靠近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前期立项启动工作的是城东餐厨垃圾处理厂,这个厂预计2020年建成。”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厨余垃圾并不适合焚烧处理,因为它们水分多,热值低,能耗高。但目前末端处的空白,导致厨余垃圾虽然前端分类了,最后依然只能被焚烧。但为了继续巩固和提升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居民的分类意识,南京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依然按照四分类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南京城管部门也要求,各区环卫部门要对接运输企业,溯源管理,加强跟踪,确保这些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待厨余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行后,将实行单独收运处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