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土”如金 花开满“地”——沭阳县荣获国务院大督查表彰

2018年05月10日 11:06:03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沭阳县因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好”荣获国务院大督查表彰,并获得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寸土寸金,深耕细作。国家表彰,实至名归!

  近年来,沭阳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节约集约、维护权益等为重点,致力探索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路径,努力让每一寸“花乡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耕地守土有责

  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耕地不松劲,肩扛责任践于行。

  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沭阳县把工作责任压紧压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厘清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主体责任和共同责任;县、乡、村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乡镇、村居;沭阳县国土资源局与各国土资源所(分局) 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强调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实行一票否决……

  “重压”之下成效显,沭阳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了超前、超量。截至目前,超额完成208万亩耕地保护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平均质量及其中可调整耕地占比呈现“一升一降”,为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手抓耕地保护,另一手抓土地整治,这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让农民直接受益的重要方面。

  “没铺水泥渠之前,水量跟不上,每年,各家各户都是用手扶机抽水的,灌溉时间长不说,光这项开支每亩地就要六十块钱,农田的水稻也因得不到及时、充足的灌溉而影响产量。”沭阳县耿圩镇沂南村村民邱新兵回忆道。

  今年,水稻种植和管理期间,邱新兵等村民再也不用为农田灌溉犯愁了。这一可喜变化,要归功于沂南片区土地整治项目的成功实施。

  在项目区,一片片新农田绿意葱茏,田间道路、硬化水渠纵横交织,一派生机勃发的田园景象。据沭阳县国土资源局耕保科科长黄晓建介绍,该项目是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1710万元,建设面积8120亩,涉及耿圩镇沂南、王庙两个行政村,建成混凝土道路1万多米及灌、排泵站7座,新修防渗渠道1.26万米,平整土地和疏浚河道沟渠21.7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4500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目前,沭阳县在建的8个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达标率达100%,超额完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推动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去年,沭阳县被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省耕地保护激励单位”。

节约集约保障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支撑,项目建设则需有力的用地保障。破解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土地供需难题,沭阳的做法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体现在“向上”开拓发展空间,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便是一个典范。目前,该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投资约5亿元,共建成高标准的三层厂房11栋,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已有多家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

  江苏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是入驻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一家纺织品生产企业,该企业通过智能化设备生产的袜子远销欧美市场,去年产值达2.2亿元。

  “我们公司租用了产业园的一栋三层标准化厂房,虽说占地只有十亩,但厂房实际使用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容纳四个生产车间。”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表示,这种精简化、集约化的厂房建设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综合成本。

  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作导向,全面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沭阳县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工作,被表彰为“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同时,该县从建设用地提效、砖瓦企业专项整治、违法违规用地整治等多方面发力:坚持工业项目用地共审制度,力求做到精心精细精准;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分类处置盘活工业用地2000余亩;有序关停全县67家砖瓦生产企业,通过复垦新增耕地1800余亩;坚持有案必查处、查处必移交,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整治,今年已经立案查处违法用地8起……

  节约集约用地是前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为此,沭阳县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推动发展。以2017年为例,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率先通过省政府批复,报批土地面积8000余亩,土地指标使用率达100%,有效保障了民生项目、重点项目的落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精准保障项目用地固然重要,但有一条准则不能变———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为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沭阳县对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强调一切用地行为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切用地行为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重点服务乡村振兴

  走进苏台(沭阳)花木产业示范园区的智能温室,一排排颜色各异、形态迥异的多肉植物映入眼帘,仿佛瞬间进入了一个多肉世界。作为沭阳县重点设施农业项目,该示范园区在耿圩镇流转农民土地1100亩,建成27个智能温室,生产观赏类多肉等绿植,吸纳了当地300多名农民务工,仅低收入户就超过了三分之一。

  一会查看多肉长势,一会去给多肉浇水,一会又忙着捡拾多肉残片……在智能温室内,今年54岁的耿圩镇汪圩村低收入户陆启祥正忙着料理多肉。“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园区后,我和家属就在这里干活,合起来每月能拿到5500元的工钱,再加上每亩1200元的土地租金,我家就基本实现脱贫了。”陆启祥边掰手指计算边说。

  会算经济账的,还有江苏苏太花木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乔学宝。他告诉记者,企业在园区通过工厂化模式培育生产多肉等植物,亩均纯收益超过3万元钱,是传统的稻麦轮作收益的三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效带动本地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户就业增收。

  “示范园区落户后,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依法为其办理了设施农用地相关手续,做到主动对接、上门服务、现场指导,保障园区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在沭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黄飞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重点支持和保障设施农业发展是国土资源部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精准扶贫的职责所在。

  为此,沭阳县积极落实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坚持提前规划、超前谋划,主动服务,精简手续。去年,全县新增设施农业项目用地近万亩。

  服务乡村振兴,除了保障设施农业项目用地,该县还将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同一乡镇村庄布局调整试点等优先安排在扶贫片区、经济薄弱村,新增耕地6000余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推动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

  惜“土”如金,花开满“地”。黄飞表示,今后,沭阳县国土资源局将以此次国务院大督查表彰为契机,进一步深做土地文章,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各类用地需求,实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保障发展更加有力,资源利用更加集约,权益维护更加到位,让更多璀璨的发展之花、富民之花绽放于花乡大地。

  (来源:宿迁网 编辑/周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