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这样评《马克思是对的》

2018年05月07日 09:39:47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中宣部理论局等单位组织摄制的五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是用电视理论文献节目的形式纪念马克思、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次成功创新实践。

  过往不少的理论文献节目常常是用大量的文献资料编辑而成,通过对解说词的精心撰写和配音解说,形成传统的播出和收看关系,常常是“我播你看、我讲你听、互不认账”,播出之后,束之高阁。因此,做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无论是节目样态、叙事方法、场景调度等,都需要创新变革的勇气,而《马克思是对的》创作者们做到了。

  第一,多维空间展示引人入胜。在这档节目的演播室里,编导们设置四个关联的现实空间和一个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的虚拟空间。即:主持人、老少搭配的专家、青年代表和青年观众,但是以主持人为主要空间,由她通过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将其他三个空间关联起来,对话有了对象,对话通过对象传达了全集的要义,自然流畅、主题纯粹集中、内容条分缕析且入脑走心。

  另外,编导们还把历史资料、马克思的故事、抽象的理论用VCR的形式,通过现场的大屏幕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则有利于主题的扩展与延伸。五个维度的综合运用,形成一集节目的整体表达,挖掘了理论的深度,保持了实践的温度。

  第二,形式活泼多样通俗易懂。在形式的安排上,起用具有理论修养的非电视专业主持人,来引领观众、提示现场和全集总结。一老一少的专家“混搭”,对青年观众现场提出的问题解答与点评,既引经据典进行“高、精、深”的把握,又利用年龄的差异,使老者厚朴、少则贴近,相互补充。每一集节目的开头,一个青年代表结合本集的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马克思成长的过程、重温马克思主义诞生历程和深远的影响。编导选择运用电视技术对抽象的理论进行了具象的描述。例如,用手绘动画的形式阐述“唯物史观”等深邃的理论概念。

  最后,立体化的诠释丰满主体。《马克思是对的》每一集在主持人的总结之前都要引用马克思自己创作的诗文,这些诗文大多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创作的,如《两重天》《海上船夫歌》等,由青年代表来朗诵,从而了解到马克思不仅仅是理论巨人,他也有丰富的文学实践和对亲情、爱情浪漫的一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最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是对的》是一种可贵的电视传播形式的探索,它的播出和播出效应充分说明理论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抽象的推理,不是空虚的展示。从传播的角度考量,“对的”,就是要用对的传播方法才会使闪耀着人类思想光芒的理论入人心、见实效。我们广大的电视工作者,更应当担负起传播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历史重任,巩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创造新形式,开辟新境界。(作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 王洪)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