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人的十年|支教老师王笑梅:是震区老师给我力量带学校走出困境

2018年05月05日 20:28: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桂丹  视频/赵珊珊  李昌泰)

      “你跋涉在巴山蜀水,我耕耘在江海大地。同站三尺讲台,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师。”这是王笑梅在汶川地震后写的诗。诗中的“你”是谭千秋、张米亚、瞿万容……都是在汶川地震中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的老师。王笑梅特别写下这首诗,既是表达对这些同行深深的敬意,也是和自己学校的老师共勉。

  2008年10月,得知有机会去绵竹支教的消息时,即使行程未定,已是南通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的王笑梅也果断答应了。“我去!时间你定了告诉我,我其他的安排都可以推掉,这个最重要。”

  震后支教课上《白鹅》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当时,经过5个月的灾后重建工作,新市学校基本复课了。看着孩子们在临时活动板房里上课,来自南通的对口援建者觉得仅有校舍还不够,应该把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带来这里。一场支教应运而生,王笑梅和同事王俊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的代表,于10月28日来到新市镇现场献教。

  “房子东垮西塌,人早就撤离了,但生活过的痕迹都在,地上甚至还散落着婚纱照。那天下着小雨,突然一只小猫就从废楼里爬出来。校舍是石子地上的板房,道路两侧摆上了花草,孩子们在石子地上出操,生命的气息无处不在,废墟里升腾着希望。”描述初到震区的场景,王笑梅依然很动情。

  在新市学校,王笑梅应邀给四年级上的课是丰子恺的《白鹅》节选,是他描摹动物很传神的一篇文章。课堂上欢声笑语,孩子们的纯真似乎并没有受太多地震的影响,大家积极讨论文中鹅与狗之间的吃食,甚至有学生说作者的语气是把鹅当成爸爸了。王笑梅明显感觉到,这群孩子有一种城里孩子缺乏的野趣。

  “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因着当时地震刚过去不久,王笑梅特地把没有节选的这段放出来,希望把课文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角落里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说,“原来我们所有人都是有命的”,诙谐幽默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

  支教的行程为期5天。上课之余,王笑梅寻访新市学校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她注意到五年级的小秀君有点自闭。得知小秀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后,王笑梅当场决定长期资助她,并现场拿出1000元给秀君的奶奶。

  此后的一连好几个年头,王笑梅和王俊都坚持寄钱给秀君,同事丁明芳后来也加入其中。如今,秀君也成了家乡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双方的联系十年来从未间断。

  是震区教师给她力量 帮她带学校走出困境

  那场现场教学,原本只向新市的老师开放。后来绵竹地区听说了这堂课的老师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早晨6点就出发了,要赶2个多小时、100多里山路才能到达。这些老师听课的情态,是我在其他地方没有感受过的,特别专注、凝神。”课后沟通时,王笑梅才得知其中一些老师的爱人、兄弟、父亲都在地震中去世了,她惊叹于他们在这么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重新进入生活、工作的状态。“回来以后,我常和老师们说,那次支教不仅是我们援助他们。他们在逆境下坚持提振信心,重拾生活的勇气,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王笑梅说。

  她说这些话不是没有缘由的。2003年,通州区实验小学出现经济危机,王笑梅临危受命成为校长。2008年,学校的经济债务已经缓过来了,但绩效依然不太好,教师队伍士气低落。地震发生后,一条条新闻告诉王笑梅,远在巴山蜀水的同行在生死瞬间都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王笑梅感动于他们的抉择时,也意识到应该把这份力量传递给同事们。

  地震后不久,王笑梅在学校组织了汶川地震牺牲教师事迹演讲,并写下文章开头那首诗和青年教师们一起诵读:“你长眠在巴山蜀水,我耕耘在江海大地,你永远地告别了三尺讲台,我继续在黑板上播种希望……”

  从绵竹支教回来以后,王笑梅也常常把在灾区的所见所闻说给同事们听,鼓励大家。王笑梅依然记得,当时新市学校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画的是他们理想中的家,有楼房有花草。“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吗?可对住在帐篷里的他们来说,却只能是理想。我更加懂得珍惜当下,只要生命还在,任何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抵抗的。”王笑梅说。凭借着努力和坚韧,她最终带着学校走出了危机。

  把教育援助做得常态化  比物质援助更有意义

  那次支教的经历,也让王笑梅感受到新市老师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回到南通以后,她和同事都把对灾区的教育援助看作自己的职责。这十年,通州区实验小学先后与绵竹市新市学校、观鱼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让交流常态化。“不管是什么,只要他们要,只要我们有!”王笑梅开心地告诉记者,5月中下旬,新市学校还会派五六名教师过来挂职一个月。 

2017年暑假,王笑梅(左)为来自新市学校的老师进行教学培训。

  如今,他们的教育援助对象已经不局限于汶川地区了,而是扩大到整个西部地区,持续把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教育经验和成果传递给需要的地方。“我们觉得,比起建学校、建医院这些物态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文化的援助。”王笑梅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